Workflow
能源交易商转型
icon
Search documents
面对市场阵痛,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破局?
Qi Huo Ri Bao Wang· 2025-07-28 00:57
随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 号,下称136号文)落地,新能源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136号文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 扩张"迈向"质效提升"的关键转折点。它撕掉了新能源电价最后的"保护膜",将风光资源彻底推向市场 检验。阵痛不可避免,但也蕴藏着降本增效、技术升级的巨大机遇。 6月1日是新能源项目的"分水岭",6月1日之前的存量项目,依然享受政策红利,享有保障性电价;6月1 日之后的增量项目全部入市。政策时间表引发连锁反应。今年2月136号文发布后,一场全国性的"531抢 装潮"席卷新能源行业。企业争相在政策大限前完成并网,锁定最后的固定电价保障。 光伏组件市场应声而变。头部制造商在春节前后启动涨价,每瓦组件价格上调0.02~0.03元。有经销商 透露:"一兆瓦项目的光伏组件成本骤增3万元,头部企业甚至要求限期付款,否则合同作废。" 抢装潮背后是收益模型的根本改变。以往光伏电站收益=发电量×固定电价,如今变为 "收益=市场交易 收入+价差补偿-辅助服务分摊"的多变量方程。收益测算复杂度陡增,对企业的预测能力提出全新挑 战。 一方面,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