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我决定理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员工离职背后的科学原因
3 6 Ke· 2025-07-10 04:43
最近一位大厂的朋友离职了,他告诉我,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职责范围与他现阶段发展诉求不匹配, 翻译过来就是:工作压力大、内卷严重、上升空间非常小。在这个岗位3年,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全部 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虽然最终也拿到了好绩效并成功晋升。 随着年龄进入30岁,发生了很多事情,结婚生子、团队架构调整、信息严重断层,导致上升空间受限, 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胃口、失眠、不想社交、不想买任何东西,经常忍不 住爆发(不是哭就是骂人),虽然后来得到晋升,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然后意识到自己这样 的状态是不对的,然后就先提出了休假,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结果就是离职。 我听后,并没有感觉提出惊讶,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也曾经历过,在我28岁成为一一个部分总监时就意识 到这不是我想要的。 事实是,几年前,我所在公司的创始人和我们办公室的一位同事Vivian开始了一段恋情。我们都认识 她。我们之前并不知道他们的关系,直到Vivian被提拔为他的副手,并被调到他隔壁的办公室。突然之 间,团队会议被叫停了。好像所有的会议都在他们的办公室里举行。我们都被排除在外了。 创始人开始从公司拿走大量资金,朋友圈经常看到 ...
信“心”心理问答|高二家长的困惑:孩子一边焦虑成绩,一边熬夜搞社团,我该插手吗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3 01:15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高二家长的困惑:孩子一边焦虑成绩,一边熬夜搞社团,我该插手吗) 读者来信: 我是一名高二女生的妈妈,最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感到非常困惑,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 当她抱怨"不如同学专注"时,直接的批评,比如"你就是不够努力"会让她本能地竖起防御盾牌,因为这 触碰了她的自尊;而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和她探讨:"妈妈注意到你总说专注力不够,你观察过自己写作 业时走神的时刻吗?比如是手机消息,还是题目太难?"这种"一起找原因"的姿态,会让她更愿意打开 心扉。 关于她对兴趣爱好的坚持,我们不能简单将其归为"浪费时间"。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自我决定理论", 即当一个人能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时,内在动力会更强,也更容易在主任务中保持韧性。说个真实的案 例,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女生小林,成绩中等却痴迷话剧社。她的父母一度要求她"退出社团专心学 习",结果小林的成绩不升反降,亲子关系也濒临破裂。 后来学校的心理老师建议父母换个思路——和小林一起制定"剧组+学习"时间表:排练日提前两小时完 成作业,周末演出后用半天补漏薄弱科目。结果小林为了"不耽误话剧排练",反而学会了高效利用课堂 时间,期末成绩进步了十几 ...
心理学|考前家长“五不说五不说”:用语言的力量为孩子种上“心理疫苗”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4 01:27
(原标题:心理学|考前家长"五不说五不说":用语言的力量为孩子种上"心理疫苗") 期末或大考临近,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情绪的"晴雨表"。一句无心之言,或许能让孩子如释 重负;而一句不当之语,却可能成为压垮孩子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考前焦虑的本质,是他们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他们既害怕"一考定终身",也担心 考试失利会失去父母和重要他人的关心与爱。在考前这段关键时期,家长的角色不应是"指挥官"或"监 督员",而应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成为孩子的"同行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的语言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巨大的激活作用。积极的语言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系 统,而否定性的语言则会触发孩子的压力反应。结合心理学原理,家长可以从"五不说五说"入手,助力 孩子以更平和的心态迎接考试的挑战。 考前家长"五不说"——这些话为何成为"情绪炸弹"? "复习好了吗?"这句看似平常的问话,却可能成为点燃孩子焦虑的导火索。知识是无穷的,这句询问隐 含着"完美主义"的期待,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未完成焦虑"之中。怎样才算复习好了呢?复习好了是否意 味着孩子已经对所学知识成竹在胸,感觉上没有遗漏点,也没有尚未解决的疑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