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

Search documents
从“修复工程”到“生态画卷”,艺术设计如何让生态修复华丽变身?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7-21 01:48
平原地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空间和人类活动区域,其生态修复不仅关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承载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美价值作为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维度,在平原生态修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艺术设计的融入,能够使修复后的平原大地既具备生态活力,又充满人文温度,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注重水位调控的景观化处理。平原地区水系常面临水位季节性波动的问题,可以通过弹性空间的营造, 将这种自然规律转化为独特的景观体验。例如,在湿地修复中,设计可变水位的浅滩区域,丰水期成为 水域景观,枯水期则露出滩涂,形成季节性的湿地花海或科普步道。在湖泊周边设置分级观景平台,随 水位变化呈现不同的景观视角,让人们感受自然节律的美感。 描绘生产、生态与景观并重的田园画卷 平原地区农田的生态修复应兼顾生产功能、生态效益和审美价值,构建"生产—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 可持续农业系统。 注重农田格局的美学重构。在耕地修复中,根据作物的色彩、高度差异进行搭配种植,如春季的油菜花 与小麦形成黄绿相间的图案,秋季的水稻与大豆构成深浅交错的色块,形成"大地景观"。沟塘周边种植 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塘中投放观赏鱼类和水生花卉,既发挥净化水质、拦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