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信卫星组网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抓紧放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寻找商业化运营的“中国答案”
Di Yi Cai Jing Zi Xun· 2025-10-22 10:02
倒计时、点火、火箭升空。近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财经记者见证了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的 发射。 在采访了力箭一号的研制和发射服务提供方中科宇航、卫星制造商、商业航天投资人等产业、资本界人 士后,记者了解到,结合中国的商业航天供应链整体发展情况,2026年,中国发射通信卫星的单公斤报 价就能基本和SpaceX的运输报价持平。中科宇航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毅强告诉记者,由于供应链体系 差异,中国不可回收的一次性火箭,在发射成本上也能快速逼近SpaceX的主力运载火箭猎鹰9号。 比起"筷子夹火箭",把更多卫星更快、更好地打上天去,才是更紧迫的任务。眼下,SpaceX累计发射的 星链卫星刚刚突破10000颗,而另一边,中国星网和千帆星座的组网卫星数量才达到百颗数量级。在国 际电信联盟(ITU)"先到先得"的规则下,被视作是"终极形态"的可回收并不是当前中国商业火箭的最 高优先级,高载荷量、稳定可靠性、高频次发射能力正在成为决定星座组网进度与市场主导权的核心竞 争力。 发射成本现已基本持平,未来可回收成本优势更大 没有发射任务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显得格外空旷。这里气候干燥,雨水稀少,一年中适合发射的 窗口期平均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