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Search documents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几乎可以解决生活所有的问题
洞见· 2025-08-10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 瑾山月 来源: 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听圣人之言,悟人生之道。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鲁迅先生就说过: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 《道德经》只有五千字,却广袤深远,无所不包。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生存的规律,都藏在"道"中。 "道"先于天地而生,这股力量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 但道是怎么来的,《道德经》说得很清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万事万物,都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行动力; 而道在运行时,又低调含蓄,柔弱如水,灵动轻巧。 这是"道"统御万物的智慧。 人若能效仿,做到洞察局势,并随局势调整自己。 那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从容应对。 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 《道经》一开篇,老子先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啊,就像个中空的大皮囊,道就是流经中间的风,变幻莫测。 就 ...
AI“黑箱”与老子的“道”:跨越2500年的惊人共鸣
Hu Xiu· 2025-08-08 03:57
老子的"道":宇宙的底层代码 我第一次读《道德经》时,刚读一句就想放弃,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上了强度,他说:"道 可道,非常道。" 多年后我才明白,这句话说的是:真正的"道",无法用语言描述,凡是可以言说的"道",都只是表象, 无法触及那个永恒、普遍、无形无相的"道"。 换句话说,任何终极的实在(道)永远不会成为可推理、可论证的知识,我们也永远无法用语言来适当 地描述它,因为它超出了感觉和理智的范畴,而我们的言辞和概念都是从感觉和理智中得来的。 当今的物理学,也常常让人感到"道"的不可言说。 你有没有想象过光的波粒二象性? 就连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也曾对量子物理的诡异之"道"感到困惑。他与玻尔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 著名辩论,质疑量子世界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甚至说出"上帝不掷骰子"这样的话。 爱因斯坦无法接受量子物理那种超越直觉的"道",但实验结果却一次次证明了量子物理的正确性。 我们从小接触的世界,物体要么是粒子(有确定位置、质量),要么是波(弥散开来、有波长频率)。 一个东西能同时是这两者,或者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这完全违背我们的经验。 你无法想象一个棒球既能像一个坚硬的球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