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

Search documents
发掘文化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走进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Xin Hua She· 2025-06-23 16:40
Core Viewpoint - The Shanhaiguan Great Wall Museum has officially opened to the public, serving as a significant landmark for the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Great Wall's rich historical culture, reflecting a new concept i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3][4][10]. Group 1: Museum Overview - The museum, located in Qinhuangdao, Hebei Province, features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approximately 30,000 square meters and integrates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collection displa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leisure experiences [6][10]. - The museum's design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the Great Wall's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ymbo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odernity [6][10]. - It hosts several permanent exhibitions, including "World Heritage: The National Backbone -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Great Wall" and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 The Shanhaiguan Special Exhibition" [6][10]. Group 2: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Great Wall is recognized a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its history spanning over two millennia [3][10]. - The museum aim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Great Wall and enhance its significance through public activities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10][21]. - The Great Wall's construction and preservation efforts have evolv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with a focus on cultural value exploration rather than merely physical restoration [10][12]. Group 3: Community Engagement - The museum has received over 11,000 cultural relics, with more than 3,000 items donated by the public, reflecting strong community support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Great Wall [19][21]. - Local communities are encouraged to leverage the Great Wall heritage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nhanc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region [19][21]. - The museum's initiatives have sparked widespread public interest i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Great Wall, fostering a collective effort to safeguard this cultural treasure [19][21].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怎么办?检察公益诉讼“当诉则诉”!
Xin Hua She· 2025-06-14 06:04
行政部门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职却不为所动,怎么办?最高人 民检察院6月14日发布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体现出"当诉则诉"的监督刚 性。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当诉则诉"的办案要求。针对 行政机关经督促后仍未进行实质性整改,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状态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提起行政公益 诉讼,以"诉"的确认彰显监督刚性。 据统计,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160件,在公益 诉讼办案总数中占比4.61%,所占比例增长幅度达40.1%。最高检今年部署开展的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 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徐向春介绍,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办案力度,进一步细化文物保护领域办案标准,切实加强与住建、文 物等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今年下半年最高检将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长城保护"回头看",重点核查已 办案件整改落实情况,梳理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共同提出针对性措施,推动长城保护从"治标"向"治 本"深化。(记者刘硕) 2014年,由于管理单位操作不当,山东青州驼山石 ...
长城保护和森林相关立法拟提请审议 北京地方立法又有新看点
Xin Jing Bao· 2025-05-29 12:22
"长城保护"立法相关议案提出完善相关制度的方向性建议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安丽娟等1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推进北京市长城保护地方立法 的议案",沈立军等1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的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交付市 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 2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报告了代表提出议案的审 议结果报告。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世界文化交流 互鉴的重要纽带。2003年,北京率先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省级长城保护政府规章《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 法》。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整体保护、实施修缮工程、探索共管模式、阐释文化价值,长城保 护利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随着本市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长城 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当前对长城的高质量保护、规范化利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认为,代表联名提出的两个议案,在充分论述开展长城保护立法背景意义的基 础上,针对当 ...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追”长城的人
Xin Hua She· 2025-05-24 11:29
【编者按】 在文明的星河中,总有人替我们连线古今。他们俯身于斑驳的青铜器前,跋涉在绝壁的山路上,用体温焐热发黄的纸页,将风浪里的记忆化作永 恒的坐标。这些"守宝人"也许不能青史留名,却用平凡的努力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他们以生命丈量文明的刻度,用孤独对抗遗忘的洪流。 每一次修补都是向时间倾诉的故事,每一次守望都是对未来许下的承诺。让我们走近这些"守宝人",聆听文物背后最动人的心跳。 地处宁夏中卫市的黄河黑山峡一带,地势险峻,沿着山体和悬崖走势分布着土夯和石砌的长城。烈日下,49岁的李世翔手持自制的登山杖,行走 在峭壁上,找寻长城的遗迹。 李世翔从小生活在位于中卫市海原县的西安州古城旁,儿时最大的乐趣便是和小伙伴一起在古城墙周边玩耍。长大后,他在山野间常能看到散落 的古城和烽火台遗址,寻找古长城遗迹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萌发。 5月13日,李世翔在黄河黑山峡考察途中测量一处秦长城夯土层。 5月11日,李世翔骑摩托车巡查位于海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州城址。 5月13日,李世翔在黄河黑山峡考察途中完善绘制的图纸信息。 5月12日,李世翔在海原县甯韦堡巡查(无人机照片)。 巡访结束后,他根据照片、文字记录和 ...
守护万里长城 传承长城精神(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17 21:52
图①: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 资料图片 图②:田凤银在北京怀柔长城写生。 图③:李生程在陕西榆林五里墩长城拍摄。 图④:"长城小站"志愿者在进行长城资源复核工作。 图②至图④均为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他们"像守护家园一 样守护好长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大力推动长城保护。越来越多的 人抱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责任感走近长城,用满腔热情弘扬长城文化,讲 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 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编 者 给孩子讲长城故事 "我叫'火箭人',是一名长城保护志愿者,来自'长城小站',这是一个已经成立了26年的公益组织。"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长城文化大讲堂"第一课开讲,"长城小站"创始人张俊做完自我介绍,给同 学们讲起"长城的缘起"。长城最初的雏形是什么?这个伟大工程是如何从构想慢 ...
长城在村中,村伴长城边(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3:00
车子从西沟村出发,沿着山路,吼叫着爬上一个又一个陡坡。在半山腰下车后,再徒步攀登一段,陡峭 处还需手脚并用。登上山顶,锥子山长城就闯进了视线,它随山势蜿蜒曲折、高低起伏,串联起一座座 敌楼烽燧,延伸向远方…… 锥子山长城位于明长城的主干线。据史料记载,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此后,隆庆年间,抗 倭名将戚继光被调到这一带整顿边务,他率戚家军义乌兵北上,驻守于此,并对这段长城进行大规模的 修筑。他特许一些家眷随军,很多官兵携妻带子在长城脚下繁衍生息。 向东连接丹东虎山长城,向南连接山海关,向西连接居庸关,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锥子山长城 的"胜景":由东、南、西三面而来的长城如三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汇聚到锥子山山尖,形成了"三龙聚 首"的壮观场面,从空中俯瞰恰是"丁"字形布局。这场面成为许多长城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常客。 绥中县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建华介绍,锥子山长城全长20多公里,有砖、石、山险三种建筑形 式,敌楼、烽燧、关隘、堡城俱全,堪称"天然的长城博物馆",作为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 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③:安静的西沟村一隅。 图④:西沟村村民家的藤编箩筐。 图⑤:西沟村的老碾盘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