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

Search documents
加速的历史,失落的记忆
Hu Xiu· 2025-04-29 05:35
巴黎有许多地标,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圣母院、奥塞美术馆、蓬皮杜中心、香榭丽舍大街……但我最倾心的一直是先贤祠。 我最初对先贤祠的理解相当粗浅,只是觉得一个国家能将哲人、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放在最显赫的位置,呈现的是对知识和真理的尊重。但在经历过启蒙时 代、崇尚思辨的法国,围绕先贤祠的争论一直很多,"尊重哲人≠造神""应否尊重不愿进先贤祠的权利"都是时常被讨论的话题,而这些才是更深层次的"法 国价值"所在。 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先贤祠,建成于1791年,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和大仲马等。 如果仅仅依靠一堆名字堆砌记忆,会不会是另一种虚幻,让先贤祠变得"形式主义"?《记忆之场》一书中写道:"谁在先贤祠里?有教养的法国人犹豫而 又肯定地说出五六个名字,这已经是历史未对这座卫城产生影响的标志:先贤祠是虚幻的殿堂,是将匿名者神圣化的地方。" 先贤祠所定义的"伟大",让法国人对政治脱敏 先贤祠仅仅安葬十余位政治人物,数量远远不及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这被视为法国尊重知识、漠视权力的象征。但在多元化的法国,它同样不是民 族意见的全部。对政治的忽视,甚至被一些人 ...
儿时的甜蜜为什么消失了?
Hu Xiu· 2025-04-27 14:18
初夏,陕西蓝田县曳湖镇的市集上,叫卖声不断。有农户拿着竹笼卖自己地里产的农产品,也有中小型卡车拉的瓜果蔬菜。拉货的大车小车上,大喇叭吆 喝着"便宜了!便宜了!""自产自销,清车了!清车了!" 一位老农从集市上买回两只胖嘟嘟的甜瓜。这是关中地区的一种老品种甜瓜,名叫"白兔娃",颜色白,前端比后端略偏小,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只俯卧的 白兔,故而得名。 "我就喜欢吃白兔娃。"老农笑着说道。 在关中地区,乡民们习惯称白兔娃为"梨瓜",而不是"甜瓜",那听起来更像是城市里的叫法。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将"梨瓜"和"甜瓜"混用,但是 另一位曾种过白兔娃的农民说:"当地自己种的都是'梨瓜',比甜瓜长一点,甜瓜是圆形的。""梨瓜"的名字透着一股乡土气息,唤起对过去生活的温情记 忆。 ●蓝田县曳湖镇的乡村市集。 一、"白兔娃"的前世今生 梨瓜的种植在关中地区由来已久,白兔娃至迟在集体化时代末期就已经出现在渭北平原。在那个"以棉粮为纲"的年代,含糖食物鲜少出现在人们的餐桌 上,甜瓜的种植数量也十分稀少。它所带来的甜味,成为了一种来之不易的甜蜜回忆。 西安高陵区一家农业合作社在推广自家种植的白兔娃时,特别回忆了当年吃瓜的情景: ...
在时代的褶皱里,打捞每个人的记忆
Hu Xiu· 2025-04-27 12:41
"从《新婚之夜》到《白露春分》,辽京写的每个故事,都有着对时间的惊人耐心。她笔下的人物,浸染无常世事,相互扶持、相互憎恶、相互忍耐,又 始终保有最原始的善意。《白露春分》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再现生活——枝节蔓生而又细碎、鲜活。在无数大词和虚无故事席卷的今天,一个'认真 写生活'的作家,尤为珍贵。" 辽京的小说《白露春分》以老人秀梅的衰老轨迹为经,以隔代女性的人生选择为纬,编织出一张时代转型阵痛中的、细密的情感之网。尽管创作灵感源于 辽京的个人经历,但作品触动了更广泛的集体记忆,尤其是人们对中国式大家庭生活的体验及困境的共鸣。 在创作《白露春分》时,辽京刻意避开怀旧滤镜,将笔触探入更尖锐的现实层面。秀梅天然地倚重长子,映射了农耕文明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错位;两个 孙女逃离原生家庭的轨道,走向成熟;而当老人变老,这个大家庭将何去何从?这种创作取向,使得私人记忆升华为时代注脚——当大院大家庭的家长里 短遇见现代养老困局,文学便成了社会变迁的X光片。 凭借《白露春分》,作家辽京被2024年度刀锋图书奖推委会评为"年度青年小说家"。 《白露春分》 辽京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4-9 属于熟人社会的童年记忆 当辽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