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辩护
Search documents
非法经营罪的辩护突围:类型化梳理与精细化辩护路径
Sou Hu Cai Jing· 2025-11-22 00:53
二、类型化分析:主要行为模式与辩护要点 在刑事法律的演进历程中,非法经营罪以其独特的兜底条款特性,逐渐从特定的经济管制工具演变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口袋罪"。这一转变既反映了经济社 会发展的复杂性,也给刑事辩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非法经营罪的规范体系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演进过程。1997年刑法最初确立本罪时,仅规定了三种具体情形: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买卖进出口许 可证和批文、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这一立法设计体现了当时对经济管制领域的明确界定。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情势的变迁,通过《刑法修正案》及司法解释的不断补充,非法经营罪的适用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非法从事 资金支付结算、非法经营出版物、非法经营电信业务等十余种具体类型,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兜底条款。这种"具体列举+兜底条款"的立法模 式,既为打击新型非法经营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辩护工作创造了空间。 1. 未经许可经营特定业务类型 此类案件涉及金融、电信、出版等特许经营领域。辩护重点应当围绕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效力展开。例如在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案件中,需要准确界定"支 付结算业务"的范围,区分单纯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