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骚扰电话治理
icon
Search documents
莫让营销变骚扰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08:00
技术手段的升级同样关键。运营商应主动作为,推动智能拦截技术迭代,完善骚扰号码黑名单系统,提 升对骚扰电话、短信的识别与拦截能力,同时做好溯源核查工作,从源头减少骚扰信息的传播,还公众 一个"耳根清净"的通讯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电话或短信的"狂轰滥炸"或许能短期筛选出少量客户,但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 不尊重,不仅难以建立客户信任,反而会引发反感、损害品牌形象。真正的竞争优势,应源于对用户需 求的精准把握与服务创新。企业需强化自律,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营销,将 尊重消费者意愿、维护用户权益作为经营的基本准则。 (责任编辑:谭梦桐) 近日,上海市民胡先生因不堪忍受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续的电话、短信推销骚扰,将其告上法庭。经调 解,银行当庭向原告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此案例不仅能对银行等企业起到一定警示作 用,也能鼓励公民依法依规维护个人权益。 电话营销因成本低、覆盖范围广,被不少企业视为拓客"捷径",却也因频繁侵扰私人生活,成为群众反 映强烈的"电子牛皮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对电话营销扰民及个人信息保护作出明确规定。民法典明 确指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 ...
壹快评|亮剑骚扰电话,相关部门该学学浦东法院
Di Yi Cai Jing· 2025-07-01 10:32
望相关部门都像浦东法院一样,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办好人民托付的事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未获得法律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 的情况下,通过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骚扰电 话往往起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对此,《民法典》也有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 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对于相关违法行为,法律也给出了明确的惩处办法。例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 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近日,上海的胡先生因多次投诉无果,将频繁打来骚扰电话的某银行起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经过三个月的立案、审查、调解流程,胡先生最终得到了银行代理人的当庭道歉,并获得5000元赔偿 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处十日以 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