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任正非:企业的寒冬,不是靠熬过去的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14:04
内容来源: 本文摘编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书籍《从偶然到必然: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实践(升级版)》 夏忠毅 编著。 责编| 柒 排版| 鹅妹子 第 9005 篇深度好文:4979 字 | 13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2025年,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芯片禁令,华为以8600亿的年营收宣告"王者归来",距离历史巅峰仅一步之遥。这一成绩的背后,不仅是一场技术突围的胜 利,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 从依赖"人海战术"的粗放式增长,到引入国际先进的IPD体系,华为用制度化的力量重塑了研发、市场与供应链的协同模式,从而证明华为的成功绝非偶 然。 这场变革不仅让华为摆脱了早期的质量危机,更为其成为世界级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华为是如何完成这一蜕变的?它的管理哲学又能给其他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1987年,华为还只是一家代理交换机的小公司;1995年,凭借自主研发的C&C08交换机,华为开始爆发式增长,销售额从14亿飙升至1998年的89亿,员 工从1750人扩张到9000人。 任正非甚至在1994年就大胆预言:"十年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占其一。" 但高速增长背后,危机已悄然浮现。虽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毛利率 ...
美国禁令打不垮华为,因为20年前它做对了这件事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09:41
通过打开一本好书,我们不仅能汲取智慧,更能找到突破困境的钥匙。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如何从"偶然成功"走向"持续领先"?华为的答案是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华为的崛起,本质是一场持续20余年的管理学实验,它用IPD体系为笔,在中国制造的土壤上书写了系统化能力的进化 论。 2025年4月,当美国商务部再次升级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时,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对此并未手足无措:全年营收突破8600亿,研发投入占比达20.8%。这组数 字背后,藏着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真正的企业级竞争力,建立在系统化的必然性之上,不是靠技术封锁能击穿的。华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 定力,来自于多年前选择爬最陡峭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对产品研发体系的全面变革。 1997年年末,任正非及一行人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与惠普公司,了解了这些公司的管理。任正非对IBM的管理模型十分欣 赏:"华为没有一个人曾经经营过大型的高科技公司,从开发到市场,从生产到财务……全都是外行,是未涉世事的学生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磕磕碰碰走 过来的""我们只有认真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直接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