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邀你同游!揭秘日本模式,探寻中国增长
投资界· 2025-04-21 07:59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科沙丘投研院 ,作者清科沙丘投研院 清科沙丘投研院 . 清科创业(1945.HK)旗下高端投资培训品牌,致力于培养拥有全球视野、擅于捕捉中国市场机会、具 有超强实战经验的投资家。 低增长存量时代,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 当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老龄化加剧、消费需求迭代、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如何突破增长瓶 颈? 当我们望向东方,相似的经济周期,邻国日本早已给出答案—— 在东京丸之内热闹的十字路口,繁华与喧嚣的表象之下,日本企业正以特有的韧性演绎着另一种叙 事: 超 2.5 万家百年企业仍在迭代 基业长青 的密码, 精益创新 的制造业持续书写 " 隐形冠军 " 的 神话,老龄化社会不断转化为万亿级 银发经济 的创新试验田 …… 为探寻其中的破局之道,沙丘投研院重磅推出 「韧性破局·揭秘日本模式 探寻中国增长」 日本深 度游学,6天5晚,深度串联东京与京都,探访标杆企业,对话一线创投大咖,解码低增长时代的 韧性基因,共同书写当下中国企业家最需要的"生存指南"。 拖至文末点击 「阅读原文」 报名 行行行行行程程程程程亮亮亮亮亮点点点点点 11111 高效学习,必须要身临其境 6月9日至14日 日本·东京 ...
【申万宏源策略】周度研究成果(3.31-4.6)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4-08 02:30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策略 ,作者申万宏源策略 持外需,国内政策发力 + 经济转型,消费对内需的支持增强,落实到中微观数据改善上。3. 科技产业趋势的进一步突破。 冲击对科技产业逻辑的影响有限,维持2025年科技结构牛判断,新一轮行情启动等待关键产业催化落地。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 易战全线升级。4 月 4 日,中国给出对等关税反制,正面应对美国新关税。全球风险偏好大幅下行,多数风险资产跌幅明显。 专题研究 | 大文章",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后上交所也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十六条举措,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 | 申万宏源策略 . 我们强调体系性、实战性 目录 一周回顾 2"债强股弱"的资产配置组合本就是基准判断,短期可能集中加速演绎。市场调整时间/空间先达标,之后就可以考虑后续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了。 国外循环优化等)均有所反映。本周五海外继续大幅调整,投资者才普遍转向悲观。在我们看来,市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方向正确的,只是时机稍早。美国政策分歧客观存在,特朗普政 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适度配置黄金的原因之一。本篇报告的 ...
中金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中金点睛· 2025-03-20 23:24
中金研究 无论脱虚向实,还是化解债务,在没有生产率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其政策路径的交集大概率指向全球资金再平衡、通胀压力、美元贬值、金 融抑制。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特朗普有意制造衰退"[1]、"特朗普不顾股市"[2]、"美国经济可能经历排毒期(detox period)"[3]......迥异于特朗普1.0的新闻头条近期不断冲击着本就脆 弱的美股市场。叠加特朗普2.0难以自洽的多重政策目标,令投资者莫衷一是。 我们提出一个尝试理解特朗普最终目标和政策路径的框架---"大重置"。我们认为特朗普面临二战以来亟需解决的两大根本问题:悬殊的贫富差距;史高的 政府债务压力。在该框架中,我们预计特朗普试图通过重置资本结构,即调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期望实现脱虚向实、再工业化,并最终缩小贫 富分化。同时,在没有生产力重大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特朗普可能试图通过通胀贬值、必要时候金融抑制来重置债务负担,最终化解债务风险。 特朗普高位接盘"拜登大循环" 无论脱虚向实,还是化解债务,在没有生产率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其政策路径的交集大概率指向全球资金再平衡、通胀压力、美元贬值、金融抑 制。脱虚向实,意味着 ...
大企业“强制下班”的内幕,似乎被网友扒出来了……
商业洞察· 2025-03-14 09:27
以下文章来源于麦杰逊 ,作者我是麦杰逊 麦杰逊 . 热爱分析与思考,偶尔也会搞笑。 作者:麦杰逊 来源:麦杰逊(ID: wy-xcs ) 这几天,一些大企业"强制下班"的这个话题,一直在热搜榜上霸榜。 而且这个话题还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位。 据不少权威媒体报道,目前很多大企业在近期开始提倡各部门严谨控制加班,比如就有一些大公司规 定,18:20之后,不允许有人还在公司加班,同时也加强禁止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 象。 而且还有一些大公司表示,他们公司现在一到下班时间,HR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 班…… 那么,某些之前就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员工加班的大公司,为什么最近突然那么"一身正气"起来了呢? 某些之前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员工996的大公司,为什么最近就突然那么"浓眉大眼"起来了呢? 难道是这些大企业们真的良心发现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但是就在最近,有网友扒出了几个前段时间的新闻,这些新闻被扒出来后,现在再看这些新闻,就会 让人感觉特别有意思。 什么新闻呢? 就是这条新闻: 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如果你的某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欧盟发现是用 了"强迫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