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中国行丨在屈原故里,端午是持续近一个月的节日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5-31 13:44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当时的申报材料就是由湖北省秭归县和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 包组成。 比年大的屈原故里的端午,大家怎么过? 端午节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众多端午习俗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屈原于战国时期出生于今湖北秭归,至今,当地不仅保留着典型的屈原 故里端午习俗,这里还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 这里端午比年大 屈原的家乡是什么样 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的乐平里,这里位于山谷中央,四面群山环抱,不远处是长江的支流香溪河。据古籍记载,秭归"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 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首先,最为不同的是,这里的端午过三次。初五是头端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头端午,大家以纪念屈原和祖先为主。清早的时候,村民 们前往屈原庙,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到了末端午主要是庆祝夏收、吃新面。这里的端午不是一天,而是持续将近一个月的节日。 除了包粽子,比年大的端午还有挂对联的习俗,这也是当地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端午习俗。对联的内容,有祈求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跟纪念屈原精神相 关的。在挂对联时,在两侧,大家还会挂上能够驱蚊驱虫的 ...
黄建南:在视象与心象之间重构东方美学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3 08:01
(原标题:黄建南:在视象与心象之间重构东方美学) 当摄影技术解构了绘画的"再现"使命后,艺术家如何通过画笔抵达心灵的真实?黄建南用半个世纪的艺 术实践给出了答案——在1972 至 1981 年的近10年里",这位年轻画家背着画箱行走累计三万八千公 里,从敦煌鸣沙山的落日到黄山云海的晨霭,从巴黎塞纳河畔的倒影到阿拉斯加极光的幻变,他将身体 丈量过的土地转化为心灵的图式。这段苦行僧般的旅程,正如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在风餐露宿 中完成了从"目视"到"心观"的蜕变。 大地的乐章 2013 镜心 大地密码系列之十 2016 大地情怀 2020 设色纸本 水墨 大漠行 2010 彩墨 镜心 大洋密码 2020 彩墨 镜心 大洋密码 2020 彩墨 镜心 高原红 2016 亚克力 油画 高原之春 2020 设色纸本 镜心 光明在即 2011 彩墨 镜心 河谷 2011 彩墨 镜心 和谐 2016 设色纸本 镜心 黄建南曾师从关山月学习,在美院时期便显露出对传统程式的突破意识。他临摹莫奈《睡莲》时思考如 何将水墨的"飞白"融入油彩,揣摩吴冠中《双燕》时尝试用点彩重构江南意象。这种跨文化的自觉,在 漫长的行走中逐渐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