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Search documents
《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鲁迅故乡展出76件珍贵文物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3 15:36
鲁迅致胡适信,施存统写给钱玄同的信,钱玄同、黎锦熙等编辑出版的《国语月刊》特刊《汉字改革 号》……现场,76件珍贵文物亮相,包括2件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和3件国家三级文物,带 人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鲁迅致胡适信(国家一级文物)。绍兴鲁迅纪念馆 供图 鲁迅与《新青年》杂志有不解之缘。作为《新青年》杂志的重要撰稿人,鲁迅曾在该杂志上发表多篇重 要作品,如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活动现场,绍兴鲁迅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鲁迅文化研究、展览等 领域深入合作。当日,在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由上述两家文博单位联合打造的鲁迅书店对外开放。(完) 中新网绍兴5月13日电(项菁)110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掀起 了思想解放的潮流。110年后,人们重读杂志中的文章,仍能感受到真理的光芒。 5月13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新青年·新觉醒——纪念〈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特展 暨鲁迅书店启幕仪式在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新青年· 新觉醒——纪念〈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特展暨鲁迅书店启幕仪式现场。绍兴鲁迅纪念馆 供图 据悉,本次展 ...
罗志田: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04 04:25
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学界已有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以当事人胡适晚年的看法,文学革命"这一运动时常被人误解了"。周作人则更 早就指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世上许多褒贬都不免有点误解"。他们所说的误解,到今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般对文学革命的成功一 面,似乎都有偏高的评估。 胡适早年曾说:文学革命"之所以当得起'革命'二字,正因为这是一种有意的主张,是一种人力的促进。《新青年》的贡献,只在他那缓步徐行的 文学演进的历程上,猛力加上了一鞭。这一鞭就把人们的眼珠子打出火来了。从前他们可以不睬《水浒传》,可以不睬《红楼梦》,现在他们可 不能不睬《新青年》了"。这更多是从立说者一面看问题。在接收者的一面,立说者的鞭子打得再猛,他们也不见得就要理睬。为什么胡适、陈独 秀一提倡,举国就能和之? 陈独秀在当时的解释是:"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 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且不论,但至少提示了一个从接收者一面考察以认识文学革命的重要路径。 《新青年》已使人"不能不睬"这个历史事实,提示着世风的明显转移。而世风的转移,又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