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
icon
Search documents
修复地球“创伤”有新招(一周科技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5-18 22:02
盖房子用的水泥能用来发电,还能当成"电池"储能?前不久,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发布全球首创的仿生自 发电—储能混凝土,用它制成的储能墙板,可存储居民住宅约一天的用电量,与光伏配套使用,可提升 光伏利用率30%以上,降低用电成本超过50%。 当前,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应对生态威胁的重要手段。通过技术创新,人类不仅能更高效地 监测和治理污染,还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人类文明的兴盛,离不开大自然的滋养。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既需要更多的科技手 段,也需要更加广泛的科技应用——既能修复地球"创伤",又不制造新"伤疤"。当创新以增进人类福 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时,科学技术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9日 1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高盐废水是工业废水中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来自化工厂及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加工等过程,包含悬浮 物、有机物、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和营养盐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会造成巨大影响。如何有效 去除高盐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我国科研团队近日成功构建了可同时降解5种 ...
既能发电又能储电的水泥问世
Ke Ji Ri Bao· 2025-05-11 23:28
"这一发现的灵感源于我们对植物根茎的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维管组织的层状木质结构不仅强韧,还 能为离子传输提供高速通道,并通过界面选择性调控离子通过。"周扬说,团队运用双向冷冻冰模板 法,复刻植物维管的微观形态,并向层间孔隙填充柔性材料,实现水泥基材料高强、高韧、高离子导电 率的统一,让水泥兼具建筑材料与能源载体的双重属性。 缪昌文表示,水泥混凝土材料正不断改写传统建材"结构承载—能源消耗"的单一属性,成果不仅为"双 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也为人类绿色智能生活开辟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对此,东南大学团队研发出N型热电水泥和P型热电水泥两种自发电水泥基超材料,试图将水泥从"能源 消耗者"变为"能源综合体"。 "其中,N型热电水泥塞贝克系数达-40.5毫伏/开,大约是传统水泥基热电材料最高值的10倍;P型热电 水泥功率因数PF值是传统水泥基热电材料最高值的51倍,ZT值为传统水泥基热电材料最高值的42 倍。"团队科研人员、东南大学教授周扬介绍,自发电水泥基超材料只要存在温差就能持续发电,这填 补了清洁能源受天气制约的供应缺口。此外,其抗压强度提升60%、韧性增强近10倍,破解了传统热电 材料力学性 ...
全球首创“水泥充电宝”亮相
Xin Hua Ri Bao· 2025-05-09 22:54
本报讯(记者谢诗涵)4块不及魔方大小的自发电水泥块串联后,轻松点亮灯泡。5月9日,东南大学缪昌 文院士、周扬教授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全球首创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亮相,将水泥从"能源消耗 者"变为"能源综合体",实现自发电与自储能的双重突破。这项颠覆性技术直击建筑行业高能耗痛点, 有望重塑未来建筑与能源格局。 发布会上,周扬指着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体自储电水泥基超级电容器介绍,将这块"水泥"充满电后, 其电量可供一台便携手持风扇运转一天。这项创新成果的核心灵感源于植物根茎。"水泥混凝土本身不 导电,但我们仿照植物维管组织结构,在水泥混凝土内部构建离子传输的'高速公路',在保持水泥高强 度的同时,将离子导电率提升6个数量级。同时,这种新型混凝土的外壳仍然不带电,人碰到也不会触 电。"周扬介绍,该款混凝土经历2万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比电容的95%,意味着它能与建 筑同寿命。 这款"水泥充电宝"在建筑、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用其建造可发电可储电的"零碳"服务 区,新能源汽车停在道面上即可充电。周扬透露,团队已和浙江省交通集团技术研究总院达成合作,可 充电道面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线。 "传统水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