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Search documents
稀土出口管制加码,稀土ETF(516780)板块热度和行业战略地位或再提升!
Xin Lang Ji Jin· 2025-10-09 05:20
近期商务部宣布加强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凸显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推动市场对稀土 板块的关注度迅速攀升。在供需双重因素共振下,稀土价格持续走强,相关ETF投资热度提升,截至今 日早盘11:30收盘,稀土ETF(516780)成交额已达2.83亿元,相较上一交易日(9月30日)的全天成交 额3.06亿元显著放量。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的稀土ETF(516780)及其联接基金(A类014331,C类 014332)作为布局稀土板块机会的优质工具,受到投资者关注。 消息面上,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公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指出,境外特定出口 经营者在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前,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对 向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以及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关注名单所列的进口商和最终用户的出口申请, 原则上不予许可。此举或强化了我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动权,也引发市场对供给趋紧的预期。 德邦证券认为,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正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一方面,我 国通过配额管理与出口管制强化了产业链的战略主动权,确保资源向高端应用环节倾斜;另一方面,全 ...
中国海油携手森城生态 共绘绿色低碳新蓝图
Jin Tou Wang· 2025-10-09 03:41
森城生态 深度链接用户与生态项目,推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绿色发展; 三期生态林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该项目不仅聚焦于 生态修复与碳汇价值,更融入新 能源产业实践,构建起绿色能源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 (森城生态平台讯)2025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600938)")与森城生态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城生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林建设与绿色能源转 型,携手开启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 中国海油:从油气巨头到绿色能源引领者 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海油持续以改革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引领发展,从单一油气勘探企业成长为覆盖 油 气开发、炼化销售、天然气与电力、新能源等六大板块 的综合性能源公司。近年来,中国海油发布《中 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了 2028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 的宏伟目标,积 极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森城生态:践行"双碳"承诺的生态先锋 作为新兴生态科技平台,森城生态长期深耕 碳汇林、绿色基础设施、新能源生态林 等板块,以创新模式助 力用户参与到生态环保与碳中和事业中。通过打造生态 ...
行业热盼氢燃料汽车接续政策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10-09 02:08
2021年起,五部门先后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及河北五大示范城市群,全国燃料电池城市群形 成"3+2"示范应用格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大城市群已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8万辆,其中 重型货车占比最高接近60%,加氢站累计建设超过180座,车辆累计用氢行驶超过5亿公里,显著减少了 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示范前三年度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超51亿元,示范期最后一年还剩45.4%的奖励资金 未拨付。其中,获得资金累计前五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唐山、北京、郑州和天津。近期,新疆哈密、 山西吕梁、河南济源、河南濮阳、河北沧州、辽宁大连等地也加入了示范城市群。 《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2.8万辆,其中去年销售7131辆,同比略降 5%,但系统装机量820MW,同比增10.7%,单车功率提升显著;销量集中在示范城市群,车型以牵引 车和专用车为主,应用场景覆盖全面,上线运营率约70%。在示范政策推动下,电堆、膜电极、双极 板、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从示范前占比不到10%增长到超过90%,燃料电池系 统成本从示范前15000元/kW降低到25 ...
【科技日报】科研团队首创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实现“海水变生物塑料”
Ke Ji Ri Bao· 2025-10-09 02:04
电催化 + 生物催化的集成系统。(科研团队供图) 高翔(右)与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郭明明(左)交流实验结果。(科研团队供图)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天然"碳库",每年吸收逾四分之一的人为排放二氧化碳,有效减缓了全球气 候变暖。然而,海水持续吸收二氧化碳引发的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把这部 分已进入海洋的碳,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减缓海水酸化,是实现"蓝色经济"与"双碳"目标所必须 面对的共同命题。 10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 翔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夏川团队,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 洋碳循环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 该系统可捕集天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可直接进入生物制造的中间体,再进一步升级为多 类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该研究以可降解塑料单体为示范案例,有望为燃料、医药与食品配料等更广谱 产品提供生物制造平台。 破解海水高效捕碳难题 实验结果显示,该装置能在天然海水里连续稳定运行超过500小时,二氧化碳捕碳效率高达70%以 上,还可同步副产氢气。在经济性方面,每捕集 ...
广州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Guang Zhou Ri Bao· 2025-10-08 23:01
全城织就低碳网络 作为超大城市交通减排的破局者,广州的探索始于2017年。8年间,广州以"车辆电动化、能源清洁化、运营 智能化、电池循环化"为核心路径,构建起全链条绿色公交体系:中心城区实现公交与巡游出租车100%纯电 动化,累计投运纯电动公交车1.2万辆、电动出租车近1万辆,配套建成400座充电站与8000台充电桩,织就覆 盖全城的绿色出行网络。数据见证转型成效:项目实施以来,广州公共交通能耗降低50%,累计减少碳排放 近100万吨,PM2.5浓度下降40%,市民出行体验与城市空气质量同步提升。 广州累计投运纯电动公交车1.2万辆。王燕 穗外事 公交宣摄 由广东省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牵头推进的"广州公共交通电动化"项目成功入围"为地球奋斗奖""清洁空气"类 别决赛,标志着广州在绿色交通转型领域的探索已跻身世界前沿,成为中国"双碳"实践走向全球的鲜活注 脚。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及粤港澳大湾 区核心引擎,牢牢锚定"双碳"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处理好高质量发展 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加快打 ...
电力设备:产业周跟踪:固态电池界面问题取得技术突破,新能源贝塔行情有望扩散
Huafu Securities· 2025-10-08 13:26
行 电力设备 2025 年 10 月 08 日 业 研 究 行 业 电力设备 产业周跟踪:固态电池界面问题取得技术突破, 新能源贝塔行情有望扩散 投资要点: 锂电板块核心观点:9 月车市旺季温和回暖,碘离子或有望解决固态 电池界面接触难题。1)9 月车市旺季温和回暖,8 大核心车企销量环比+9%; 2)碘离子或有望解决固态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定 期 报 告 光伏板块核心观点:内蒙古 988 亿超级项目启动,助力华北地区能源 结构绿色转型。2025 年 9 月 29 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中北部新能源大基 地全面开工,该基地是内蒙古首个全面开工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 风电光伏基地,标志着中国"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迈入规模化阶段。 该项目推行"光伏+治沙"新模式,实现了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的协同推进, 将有力促进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优质电力 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 风电板块核心观点: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积极向前推进,浙江和广东 两海风项目风机招标。1)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完成海缆招标,有望在 2026 开工建设;2)浙江和广东两海风项目风机招标,9 月国内海上风机招标量 较大。 储能板 ...
海水“变”生物塑料 中国科研人员联合破解海水捕碳难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7 08:10
未来,该研究团队计划在沿海地区构建集成化的"绿色工厂"。一方面,依托电催化装置持续从海水中捕 获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甲酸。另一方面,通过发酵罐中的工程菌将甲酸高效转化为绿色塑料原料。随着技 术不断优化与大规模应用,该研究将有效缓解海水酸化问题,为中国"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 色动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海水"变"生物塑料 中国科研人员联合破解海水捕碳难题 中新网成都10月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7日从电子科大获悉,中国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 于"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策略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该系统可捕集天然海水中的CO₂,并转化为 可直接进入生物制造的中间体,再进一步升级为多类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 这一科研工作由电子科技大学夏川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 验室、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团队完成,相关成果于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 项目负责人夏川教授表示,该成果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蓝色经济发展需求,开拓了海洋碳汇资源 化利用的新路径。不仅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方案,也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关键技术基 础,推动了海 ...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Jing Ji Ri Bao· 2025-10-04 22: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 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保卫蓝天,北京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为25.6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优良天数198天,同比增加20天。"秋冬季即将来临,大气污染治理不能 松懈,本市将继续推进创绿增蓝。"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_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 20%。 保卫碧水,河北省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效能。开展省级美丽河湖评选,参照 生态环境部评选要求和规则 ...
先生丨汪集暘:为大地蓄能 让热流奔涌
Yang Guang Wang· 2025-10-04 08:41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胸襟,任风吹雨打, 仍固守信念,将深沉的家国情怀根植于血脉之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10月4日推出《汪集暘:为⼤地蓄能 让热流奔涌》。 汪集暘:学到老做到老,我还是依然保持那份初心,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中国的地热事业再进一步推动。 【人物名片】 汪集暘,1935年10月出生,今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地热和水⽂地质研究,在国内外地热学界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确定我国首 个"热流省",并划分出中国岩石圈热结构的五种类型。曾获中国科学院等部门颁发的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另著有7部学术专著和百余篇学术 论⽂。近年来,汪集暘创新提出"地热+"和"地球充电宝"理念,为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误入歧途" 却成中国第一代地热人 什么?地球形状不是球,像个莱阳梨,还是略微有点歪脖子的那种!什么?地球像个"充电宝",该存的时候存,该取的时候取,取之 ...
破局与重构:2025 空调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0-04 00:06
前言: 当前空调行业正处于"破局与重构"的关键阶段: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低碳转型,叠加极端高温天气与消费补贴政策的共振,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消费端则从基础温 控向"舒适+健康+高 端"方向升级,舒适型、健康型空调已成为行业明确的新增长点。 看环境:政策推动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 节能降碳向低碳转型对空调市场的全生命周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一过程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正在重塑行业 格局并催生新的增长模式,助力空调市场全生命周期稳定发展 在此背景下,艾 瑞数智依托全域大数据监测与深度消费调研,撰写《2025空调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白皮书》。报告旨在全面扫描行业发展趋势,解读消费市场新图 景与用户需求新图谱,同时剖析舒适健康空调标杆案例,为空调品牌、渠道商及行业从业者提供精准决策参考,助力行业抓住增长机遇,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 方式"的转型突破。 空调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 丨白皮书 | 以"双碳"为目标,制造超一级能效产品 | 政策驱动发展 | | | | --- | --- | --- | --- | | | | 高效设备应用 | 高能耗低效向高效节能转型 | | | 国家和地方政策相继出台,如《加 快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