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雷巴替尼片(耐立克)

Search documents
专访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研发难成药的靶点堪比登珠峰,做创新药更应避免内卷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22 05:00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魏官红 如果一个靶点历经三十年才有一款药物成功上市,其成药难度之高,不言而喻。 "研究这样的靶点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亚盛医药董事长、CEO(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和搭档王少萌从1995年 开始研究Bcl-2靶点,在2004年筛选出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后,一做就是21年。今年7月,亚盛医药的利沙托克拉(利生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 件批准上市,成为国产原研首家、全球第2款Bcl-2抑制剂,打破了艾伯维在这一领域长达9年的垄断。 Bcl-2靶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直到2025年,杨大俊的团队终于针对该靶点获得成功,而亚盛医药另一款产品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 克),研发历程也长达13年。 杨大俊觉得,做药就是这样,找最难的靶点、做最好的临床设计、让药物效果发挥到极致,才能在同类药物竞争中胜出。 "me-too也好、快速跟进也好、生物类似药也好,我一直说我们不做这类创新。这些在研发阶段的风险比较小,但上市后的商业化风险更大,那时候(失 败的)成本更高。"杨大俊认为,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已经很难有"唯一、独一、缺一不可"的品种,不管在什么样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