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副驾

Search documents
座椅的较量:什么在决定车企软实力?
晚点LatePost· 2024-05-08 15:41
零重力座椅是如何从一个生僻概念变成车企最热衷的标签? 文丨司雯雯 编辑丨宋玮 汽车公司总是假设人们分辨得出座椅上 12 点按摩和 14 点按摩的不同,且能精妙利用超过 20 向电 动调节,把自己摆放至 "零重力" 位置,体会 Nappa 头层牛皮和半苯胺真皮的差异——即便乘客可 能只在车上待一个小时。 从 1915 年左右第一张可前后调节的驾驶员座椅算起,座椅在汽车上存在百年,但从未像今天这样, 受到如此重视。 车企相信用户愿意为一张更舒适的座椅付出:一辆 30 万元左右的汽车,想要享受通风、加热和按摩 等功能,需要另外再付 1.5 万元,另一些车企选择标配,隐含意义是,人人都需要。 座椅迅速成为座舱内最昂贵的零部件,也是车企竞争的焦点——从大众车型到高端车型,CEO 们在 发布会为座椅单独留出时间,即使没有新功能,也可以堆配置——按摩点数、加热档位、通风程度 不断刷新,"零重力座椅" 从 50 万元的车型下放到 15 万元,一些车企开始拼小众场景,比如主驾、 副驾向后旋转,与二排面面相望。 2021 年,蔚来、理想分别净亏损 40.2 亿、3.2 亿元,但都决定花 1 亿元自研座椅。花在占汽车 Bom 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