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胚胎模型

Search documents
构建类器官研究全过程伦理治理框架
Ke Ji Ri Bao· 2025-05-07 09:11
近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人源类器官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开展人源类器官 (以下简称"类器官")相关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及特殊要求,对科研人员在开展相关 研究时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提出系统指导。 在特殊要求方面,特别是对于可能涉及意识潜能、干细胞胚胎模型等的研究行为,《指引》设定了明确 限制条件,并指出要开展伦理风险评估及持续监测,防范突破伦理底线。 针对脑类器官研究,《指引》强调,研究人员应特别关注复杂脑类器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复 杂神经网络和自发性电活动,重视其潜在的意识属性发展风险,要求建立标准化检测机制,对脑类器官 的电生理活动水平及复杂度开展持续监测,及时识别潜在伦理临界点。 围绕干细胞胚胎模型研究,《指引》从审慎原则出发,作出限定培养时间、加强过程监测、强化分类管 理、明确禁止底线行为等规定。 《指引》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伦理分委员会制定,针对脑类器官、类器官—嵌合体、人干细 胞胚胎模型等具有高度伦理敏感性和潜在争议性的研究类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伦理边界。 "类器官是基于人类干细胞等在体外构建的三维模型,用以模拟人体特定组织或器官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