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中国行 | 湖湘文化的DNA就印在这样的地方小戏里
Yang Shi Wang· 2025-05-14 04:11
央视网消息: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 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 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今天的《文化中国行》,一起来看看湖南花鼓戏。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刘阿林表示,保护花鼓戏要从娃娃抓起,她们走进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播。直 播平台上面,有将近八九个国家的粉丝听花鼓戏,他们甚至在直播间说来中国学习戏曲化妆,这些外国爱好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近年来,各地"戏曲+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也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发展了戏曲,更带动了地方经济。刘阿林说:"守正基础之上, 一定要创新,唱腔也要进行创新。像一些地方小调也要融入进来,让它多元化,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喜欢它。" 湖南常德周家店镇剧场锣鼓声响起,吸引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戏迷,两个小时的演出,也让大家过足了瘾。 杜美霜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13岁开始接触花鼓戏,表演善于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无奈,给观众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花甲之年她依然活跃 ...
文化中国行丨从田间地头唱到非遗名录的湖南花鼓戏 如今花开正好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4 02:33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 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起看看湖南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杜美霜:传统的东西我们继承下来,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我觉得贵在坚持。我只要活到100岁,我就会坚持到100岁。 湖南花鼓演唱源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 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 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花鼓戏不仅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还走出了国门。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 刘阿林:我们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高中,包括大学,我们都进行了一些戏曲文化方面知识的传承。在我们直播 平台上,差不多有来自八九个国 ...
湖南航空开展“湘遇非遗之湘当有戏”主题航班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5-10 07:19
"从眼神到手势,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文化的重量。我们希望能将这些承载湖湘文脉的非遗瑰宝呈现给 每一位旅客。"乘务员王艺蓓在训练后感慨道。 云端展演 三万英尺上演湖湘文化传承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通讯员罗艳 报道:当湖南非遗邂逅湖南航空,一场万米高空 的文化传承就此展开。近日,湖南航空A67293(长沙-丽江)航班化身移动非遗剧场,以"湘遇非遗之湘 当有戏"为主题,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在云端唱响。 湖南花鼓戏是我国花鼓戏中流传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南各地民间花鼓小戏的总称。它浓缩了三湘 四水的湖南人民200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不仅通过客 舱场景与互动体验让旅客沉浸式感受湖湘戏曲之美,更彰显了湖南航空作为湖湘文化传播者的使命担 当。 匠心传承 织就云端文化纽带 为呈现原汁原味的花鼓戏魅力,湖南航空乘务员王艺蓓、孟胜化身"非遗传承使者",开启了一场跨越行 业的匠心接力。他们深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学徒"身份向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叶红、花鼓戏 表演艺术家李左系统学习了花鼓戏的历史、唱腔、身段及表演技巧,并与青年表演艺术家们开展沉浸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