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发饰
Search documents
冷门非遗项目同样需要保护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1-25 06:56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落下帷幕,景泰蓝、京绣等传统技艺的精湛展示,古琴 演奏、制茶技艺等雅艺的生动演绎,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然而,面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 非遗项目,有游客发出疑问:"这些'过时'的技艺,还有保护的必要吗?"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鲜 为人知的冷门非遗时,这一疑问更显尖锐——它们是否同样值得被珍视? 【责任编辑:杨鑫宇】 冷门非遗是产业创新的"隐形引擎"。全国1.29万余家非遗工坊中,冷门非遗工坊虽规模较小,却带 动了特色产业链的就业增收。例如,贵州苗族蜡染技艺通过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时尚服饰、家居用 品等衍生品,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力;侗族大歌在动画电影中唱响,福州软木画变身"网红"发饰,这些 创新实践表明,非遗保护不是将老手艺"供"起来,而是找到新的"打开方式"。冷门非遗的独特工艺与美 学价值,正成为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其转化潜力远超想象。 冷门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着文化的完整性与多样性。鲁班锁作为国礼赠 予联合国,以其拆装之难喻示和平之珍,彰显中国智慧;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则通过"非遗 +文创"模式,成为海外华人寄托乡愁的载体。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