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班保障服务
icon
Search documents
青岛机场单日起降航班达680架次 刷新开航以来最高纪录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张永超 报道:继国际及地区旅客量突破200万人次、 单日旅客量突破10万人次后,8月16日,青岛机场再传暑运捷报,当日航班起降数量达680架次,刷新开 航以来最高纪录。 下一步,青岛机场将持续提升航班保障精细化程度,强化各环节衔接效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 夯实安全运行基础,为旅客平安、顺畅出行"保驾护航"。(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 面对航班量与旅客量的持续攀升,青岛机场提前谋划、高效响应,协同空管、航空公司统筹协调,通过 优化航班时刻、合理规划停机位资源,提升航班运行效率;依托A-CDM系统实时监控航班动态,精准 应对航班及客流高峰,统筹客梯车、摆渡车等保障资源,根据航班落地时间、旅客机上等待时间等确定 保障次序,减少旅客等待时间。截至7月31日,青岛机场航班起飞正常率超90%,航班靠桥率达 98.92%,位列千万级以上机场前列。 针对夏季全国各地大风、雷雨、强对流天气频发的情况,青岛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加强特殊天气会 商和趋势研判分析,与气象部门建立实时联动机制,提前预测、通报天气变化对航班运行的影响,积极 组织机场各单位协同保障,高质 ...
通辽机场高效应对阵雨 保障航班平稳有序
为确保阵雨天气下航班运行顺畅,通辽机场提前规划、多措并举。在资源保障方面,通辽机场通过精准 计算航班落地时间和航空器推出时间,对机位安排进行了深度优化,让每一个航班都能在最合适的时间 停靠在最合适的机位,有效提高了廊桥机位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为旅客上下机提供了便利,减少旅 客在雨中奔波的不便,让旅客在特殊天气下也能拥有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在运行调度方面,塔台与 地服人员实时沟通,了解掌握旅客值机动态,再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机组,合理安排旅客提前登机, 有效缩短了旅客候机等待时间。同时,通辽机场积极与区调沟通协调,综合考量航班目的地、航线特点 等因素,科学规划出港顺序,有效缩短航班放行间隔,提升航班放行效率。 此外,小阵雨天气导致低空家燕数量增多,给飞行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对此,驱鸟人员迅速行动,安排 2车4人进行现场鸟情巡视和驱赶,强化人工驱鸟工作。同时,场务人员还增加了对跑道道面和机坪的动 态巡视检查频次,确保飞行区域环境安全无隐患。(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韩磊)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蔡朋飞 报道:7月16日,通辽机场遭遇阵雨天气考验。面对这一气象挑战,通辽机场 各部门协同联动、精准施策,当日顺利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成功完成首次盘旋进近程序实飞验证
凌晨时分,气象监测数据实时跳动,显示32号跑道顺风超标,这一不利条件严重威胁航班正常起降安 全。面对突发状况,机场公司迅速响应,经与航司紧急沟通、审慎研判,果断决定启动目视盘旋进近程 序,为航班安全着陆开辟新路径。"注意风向变化,调整姿态!" 随着一道道指令从管制员口中发出, 航班在空中划出精准的盘旋轨迹。经过紧张的空中调整,终于迎来关键时刻。"跑道14,可以落地!" 管制员沉稳有力的落地指令划破寂静,飞行员熟练操作,在各方密切配合下,航班如夜鹰归巢,稳稳降 落在跑道上。这一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所有工作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航班到位后,管制员 立即与机组开展面对面交流,双方围绕陆空通话术语规范性、机组操作习惯与管制指令衔接、复飞场景 下的处置方案等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机组结合飞行体验提出多项建设性建议,管制员迅速将优化建议整 理成教材并开展培训,确保每一名管制员熟练掌握,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保障能力。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孙利宝 报道:5月2日,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在保障航班安全运行方面迎来了一项突破 性进展——成功实现开航以来首次实施盘旋进近程序。这一成果标志着大同机场公司在提升运行效率和 保障航空安全方面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