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仲夏时节,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的水稻进入抽穗期,这里大面积种植名为"华航香银针"的水 稻,因为产量高、口感好,还能抗病,已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 种,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由于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要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 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储成才说:"通过有目的设计优质、高产、抗病基因的育种方案,最终选育 出'华航香银针'这样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稻品种。" 从"看见之后再选择"到"先预测再验证",使育种变为"可计算的科学",极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和精准度: 传统水稻育种平均需8—10年育成新品种,而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方式,将育种周期压缩至3 —5年。"华航香银针"的育种周期仅为4年。 现代育种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与管理等环节,都需要准确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现代育种过程中发挥着'数字引擎'的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弥合传 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间的鸿沟,大大加速生物育种进程,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储成才说。 华南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