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网络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感知中国”到“分享中国”(和音)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21:52
中国积极推动各国人民来华参观交流的生动实践,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 国,更为不同文明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借鉴提供了范例,注入了动力 为何越来越多外国朋友选择亲身到中国看一看,或者体验一把中国产品?"中国产品已经告别了复刻国 际品牌的时代""中国新生代潮流品牌正刷新'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近期外媒的密集报道,为回答这 个问题提供了线索。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意中国""活力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越传越 广,自然而然对各国朋友产生了吸引力。从便捷的移动支付、高铁网络融入日常生活,到DeepSeek、 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共同构成了立体多元的现代中国图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共同提 升,让人们更愿意了解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 开放交流,政策的支持、包容的环境、便捷的渠道至关重要。中华文明历来追求"和而不同",敞开双臂 拥抱世界更是当代中国的行动自觉。当前,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适用单方面免签政策来华国家 扩展至47个,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个。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便利中 外人员往来,让外国朋友通过真实、亲近的文化接触加强对中国的理 ...
智库报告:中国大腹地呼之欲出 成都未来或成“全国人口第一城”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6 04:27
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杨欢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涉及10省市的经济空间,旨在通过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与传统"东部—中部—西部"梯度发展模式不同,"大腹地"属于"层级递进"的辐射 模式。 报告认为,"东中西"这种划分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要素禀赋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40年发 展,宏观环境和资源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一划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情况,经济地理格 局亟需突破历史框架,重构认知。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沿边"才叫"腹地",但报告认为,考虑到在贸易碎片化背景 下,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贸易一体化深度推进的可行性极大,而滇桂深度对接中南半岛——云南是我国通 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定位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区域 ——所以仍将这两个沿边省份纳入"大腹地"范畴。 近日,盘古智库新大航海时代公益课题组发布报告称,近年来,区位与基础优势助推"中国大腹地"呼之 欲出,建议将中国大腹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级,通过"十五五"规划明确其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报告认为,大腹地战略是应对全球化退潮、推动面向陆路开放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