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龙舟与现代水上运动有何区别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划桨而行,水波为径。同为水上运动,龙舟与赛艇、皮艇、划艇等现代水上运动项目各有来历与文化内 涵。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独木舟表明先民已能乘舟驭水。自先秦起,舟船逐渐与上巳、端午等节俗融 合,演变为礼仪与竞技兼具的龙舟文化。赛艇、皮艇、划艇等则是现代水上运动项目,具有更强的竞技 性。 龙舟讲究齐划共进,桨手面朝前,选手左右两侧对称排列。舵定方向,鼓为节拍。鼓声一起,数十至百 人按照同一节奏齐力挥桨,整齐划一,场面壮观。竞赛龙舟多为12至22米,民俗龙舟可达30米,节庆中 甚至出现百米长龙。龙头龙尾多饰雕绘,既实用,也寓文化,是协作与信念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同 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龙舟先后在国际赛事中亮相。如1995年,湖 南岳阳举行了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首次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赛艇源于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举行的划船比赛。与龙舟不同的是,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划水。艇体细长 轻盈,借滑座、腿部与全身发力,讲求节奏与配合。项目分单人至八人艇,设单桨、双桨,一人艇约8 米,八人艇达18米,是重要的现代水上竞技项目。 皮艇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在木架子 ...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图①: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社区,当地村民将盐步老龙抬出 水面。 佛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广东佛山,现存最古老的龙舟盐步老龙"抖落"一身淤泥,再度出水,拉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 化序幕;在湖南汨罗,"龙舟故里"千帆竞渡,各国队员齐心协力的竞技间,奏出了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 交响曲;在福建福州,夜赛龙舟活力四射,为古村夜间经济、特色文旅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空间;在重庆 巴南、湖北鄂州,水上龙舟被带到陆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趣味性与灵活性……锣鼓阵阵,挥桨激浪, 更具年轻态与时代感的端午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编 者 湖南汨罗 图②: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夜间龙舟赛上,参赛选手们奋力 挥桨前行。 卓方彬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海南幼儿园,孩子们通过"旱地龙舟"比 赛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翟慧勇摄(影像中国) 图④: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梓门桥镇街埠头村,龙舟在测水河上竞渡。 李建新摄(影像中国) "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寄托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承载着多彩 的节日习俗,而龙舟竞渡则是端午节活动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之一。 ...
龙舟秀花样百出,不变的是“同舟共济”的文化内核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31 15:30
端午前夕,佛山顺德容桂的"夜龙汇游"再次出圈:十余条彩灯龙舟披着霓虹灯,伴随电子音乐在河 涌中起伏,人们伴着鼓点在船上"蹦迪",现场宛如一场水上电音派对。同日,广东汕头和江西九江的多 所幼儿园推出"迷你龙舟"活动,孩子们戴着头盔举桨竞速,"奶凶奶凶"的呐喊声充满童趣。一水一陆、 一嗨一萌,传统龙舟习俗不仅繁衍出各种灵活变体,也焕发出时代新意。 实际上,这种龙舟习俗的变体早已不限于上述两地。新疆阿克苏的"旱地龙舟",把竞渡搬上了广场 跑道,让远离江河的居民也能体会端午竞技的欢乐。黑龙江、吉林等地兴起的冰上龙舟,则让传统的夏 季运动穿越季节束缚,成为北方冬日里一道新的风景。近年来一些城市健身房甚至把龙舟运动变成室内 划桨训练课程,满足都市白领的健身需求。"龙舟+灯光秀+电商直播"的夜游经济,则在珠三角等地有 效拉动了地方的消费。传统民俗的变体创新也蔓延至其他节日,如元宵节灯会上引入AR技术、剧本杀 灯谜活动,中秋节推出的电竞、国潮跨界月饼…… 回顾历史,龙舟竞渡最初源于纪念屈原,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与精神象征,"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 精神也深深融入其中。龙舟在水面上的竞速不仅象征对逝者的追忆与敬意,也体现出人们齐心 ...
龙舟器材出海 “龙舟+体育”何以在全球千桡击流、百舸竞渡?
Yang Guang Wang· 2025-05-31 01:03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张国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赛龙舟",一项承载着中国人祈求风调雨顺美好 愿望的运动,也因昭示着"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朴素道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龙舟爱好者以桨为翼、化龙为舟。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到近年来一项项国际性龙舟赛事让不同国度和地域的人们身临其境感受龙舟文化的深刻内涵,当传统文化与竞技体育相互碰撞、激发,来自中国的龙舟器材 正凭借着专业的技术、深厚的底蕴、可靠的质量,同体育赛事一起"出海"。 每年的端午前夕,都是杭州富阳的祥瑞龙舟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国内各地的龙舟赛事开展得火热,工厂负责人夏丽霞要赶在赛前把客户定制的龙舟发出 去。好在,在这个近15000平方米的工厂里,有这么一处龙舟集散区,不会让夏丽霞操心得那么有"时效性"。这些规格上略有差异的龙舟用于出口,用夏丽 霞的话说,"老外买龙舟是一年四季不分日子的。" 夏丽霞表示:"国际版的龙舟,因为运输原因,没有那么长的集装箱,我们就做成分体的,把船尾截掉,客户直接用螺丝拼装上去就好。装好也不影响 使用,只是我们在制作工艺上会复杂一点,它的舟宽也会比国内的宽一些。" 倒 ...
一桨划过两千载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夏日傍晚,长江南岸,余热尚存。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童庄河水域,几条趸船静静靠在岸边。突然间, 伴随着一连串急促有力的鼓点,一条仿佛从趸船上分离出的、载有12人的小龙舟划破水面,向远方疾 驰。中间的10名划手奋力划桨,节奏速率高度一致,黝黑宽厚的臂膀随木桨起落,劈开三峡平湖的碧 波。鼓手坐船首,不划船,却是整条船的灵魂——划手们划水的节奏快慢、发力大小、体能分配等全听 他指挥。舵手站船尾,也称为拖艄,主要负责掌控方向。 这是郭家坝镇龙舟队日常训练的一幕。"我们从4月上旬就开始集中训练,为今年端午节期间的屈原故里 传统龙舟赛,以及后面的湖北省龙舟巡回赛等比赛做准备。"龙舟队划手、53岁的卜庄河社区党总支书 记郭坤说,这支40多人的龙舟队于2023年成立,队员有农民、工人、教师等,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 28岁。不少人白天工作,集中训练的时间定在每天下午5点后。 秭归是屈原的家乡,在这里,端午赛龙舟、祭屈原的民俗延续至今。各乡镇龙舟队在端午前一两个月便 投入训练,甚至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 秭归人为何对龙舟比赛如此执着?在秭归,"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从五月初五"头端午",到 五月十五"大端 ...
龙舟文创出海 “龙舟+艺术”何以架起跨文化传播之桥?
Yang Guang Wang· 2025-05-30 00:38
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 郑澍 成颖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 道,端午将至,各地的龙舟赛陆续开赛。在国内首个"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广东佛山,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这里 龙舟文化底蕴丰厚,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龙母诞、龙眼点睛、龙舟宴、龙舟说唱、起龙舟等非遗文化和 民俗传统。在佛山南海区里水镇,有这样一个龙舟基地,它不仅能生产专业的竞赛用船,更致力于龙舟文化的延续和 发展,一件件精美的龙舟文创产品从这里设计诞生、走出国门。 临近端午,一支来自澳门的人才交流团走进南海区里水镇的纳德利龙舟基地,参观了现代龙舟的生产、体验过龙 舟划行的振奋,他们最终驻足在一处不大的摊位前,被一众龙舟文创产品深深吸引。 "龙的船人,零舍醒神",这八个印在纪念帆布包上的文字,是基地第三代传承人陈家欣"创造"出的一句文化标 语,其中,谐音"船人"意为陈家三十年制造龙舟、以船为生,粤语中的"零舍醒神"可以理解为"特别有精气神儿"。包 括帆布包在内,摊位上展示的所有龙舟文创产品,皆由陈家欣原创设计。 陈家欣说:"我们参加一些文化集市,或者到外面承办龙舟赛的时候,往往都会把这个摊位放到赛场,让 ...
千年运河惊起岭南浪!叠滘龙船激情开漂点亮端午民俗新活力
Yang Shi Wang· 2025-05-29 15:24
人舟合一,弯道甩尾,视频里上演漂移绝技的,是广东佛山南海叠滘龙船。这个端午假期,这样的速度与激情,将会在北京通州大运河上 演。全程3000多公里,历经水运和陆运,两艘南海叠滘龙船29日抵达北京。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南龙"如何北上。 广东佛山叠滘龙舟"漂"进北京 29日凌晨,两艘约24米长的南海叠滘龙船经过三天的水运和陆运,抵达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西岸。 广东岭南龙舟队总教练 梁贵勇:现在看到是凌晨3:44,在这个时间,我们是最不扰民的,但是这个装吊时间对我们来说难度是大大增大 了,我们是凭着感觉漆黑一片地把这个船给吊装下去。有一批队员已经在我们的桥底下面。当我们的龙舟吊装下去以后,他们就会立马上船, 控制着船头跟船尾。 南海叠滘龙船漂移,有着"水上F1"的美誉,与传统龙舟赛的直道竞渡截然不同。叠滘的河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平均宽度约6米,最窄 处只有3米。40名舵手默契配合,凭经验预判水流和角度,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龙舟漂移"绝技。 在此之前,已有80名龙舟运动员陆续从广东抵达北京,正在开展集训。端午期间,他们将为北京市民游客带来两场"广东南海叠滘龙船漂 移表演",以"弯道漂移""急刹倒挡"等绝技,在 ...
小镇造龙舟,年产1200余艘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22:31
工人正彩绘船身。 赵德稳摄 在位于江西上饶市万年县梓埠镇柴埠村的贤涨龙舟基地,机器打磨木头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个远近闻 名的"龙舟小镇",工匠们正在赶制龙舟订单。 工人正搬运制造好的龙舟。 洪子波摄 (刘存文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9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在梓埠镇,从农历三月开始,村民们便忙着制造龙舟、训练划手。"选料、刨板、拼接、雕刻,每一道 工序都马虎不得。"年过六旬的李光定手持墨斗精准弹线。他介绍,梓埠龙舟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长"与"重",制作一艘梓埠龙舟需要20多道工序。 "明年的订单都已经排好了。"万年县亮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义说,2024年公司订单量达到106 条,其中就包括刚结束的2025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上的14条龙舟。 目前,梓埠镇现有龙舟制作工坊60余家,龙舟制造工匠400余人,年产龙舟1200余艘,年产值超3000万 元。 ...
广州端午消费盛宴即将启幕,龙舟文化点燃湾区活力
Sou Hu Cai Jing· 2025-05-22 22:54
今年以来,广州市积极落实国家提振消费系列政策,创新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品牌,以商旅文体健融合为特色,串联迎春花市、端午龙舟等全城盛事,推 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汽车、珠宝等产业消费升级。1-5月,全市围绕"行花街""萌宠园""广交汇""同船渡"四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超1000场次,带动消费 市场持续升温。1-4月,广州社零额同比增长4%,增速居一线城市首位;"五一"假期,境外游客同比增长35.2%,消费热潮不断攀升。 随着端午临近,广州将作为主会场,于5月24日启动"购在中国·2025大湾区消费季"活动,"同船渡·粤韵广州"主题将配套推出一系列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消费体 验,借助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水为脉,以舟为媒,串联美食、文创、亲子互动等多元场景,打造兼具"岭南韵、中国风、国际范"的消费盛宴。 重点餐饮商户将推出特色"龙舟宴"主题套餐,部分商圈还将结合数字互动、非遗体验等,打造趣味消费场景。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以旧换新送龙舟饭",探索 推出融合文化传承、消费激励与创新体验的消费新模式。餐饮平台企业同步推出主题优惠活动,结合龙舟文化提供专属福利,让消费更添民俗韵味。广大游 客、本地市民可通过关注广州日报电商、 ...
两岸36支队伍在厦门龙舟竞渡
Xin Hua Wang· 2025-05-18 02:48
新华社厦门5月17日电(记者付敏)17日上午,第十八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 龙舟池启幕。两岸36支队伍击水奋楫、竞渡龙舟池。 本届龙舟赛设置22人龙舟200米和500米直道赛两个项目,分社会男子组和女子组、青少年男子组和女子 组四个组别,大陆27支、台湾9支队伍参赛。活动还特邀4位台湾地区裁判长莅临集美,参与赛事执裁工 作。 台湾运动休闲观光产业协会理事长吕银益介绍,今年是他第14年带台湾队伍到厦门参加海峡两岸龙舟 赛。他们本次参赛的队伍共有26人,来自各行各业。 "我们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每周训练两次,包括陆地训练、体能训练等。"吕银益说,"龙舟文化两岸 都要传承和持续推广,有机会也欢迎大陆的龙舟队伍到台湾交流。" 台北霞海城隍庙龙舟队的罗益修是第一次来参加海峡两岸龙舟赛。 "我今年读大一,参与龙舟运动一年半。我觉得这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罗益修说,"龙舟运动可以培 养团队精神,也是中华文化。参加这个比赛,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人生体验。" 据介绍,除赛事外,还将举办"五美"市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及第二十届集美(端午)诗会等多个 配套活动,让两岸同胞在感受赛龙舟激情的同时,深度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