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甲烷
icon
Search documents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07 23:25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一系列大气传输模型模拟,将甲烷的季节性振幅的观测趋势归因于甲烷 排放量的变化以及与羟基自由基 (OH) 反应导致的大气甲烷汇的变化。 研究团队发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甲烷浓度振幅减小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自然排放 (例如湿地排放) 增加所致,这为先前有关气候正反馈的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相比之下,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甲烷浓度振幅 度加大主要归因于 羟基自由基 (OH) 氧化作用的增强。 这些研究结果为自 1984 年以来对流层 OH 浓度增加 10±1% 提供了独立证据,再加上大气中甲烷浓度的上 升,一起表明甲烷大气汇增加了 21±1%。 编辑丨王多鱼 相关阅读 : 排版丨水成文 甲烷 ( Methane ) 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乎增加了两倍。自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大气中甲烷的混合比随季节变化,其 季节变化幅度 (SCA)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所减 小,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则有所增大。这些相互对立的 SCA 趋势有助于理解全球甲烷收支的长期变化, 因为甲烷的排放和吸收对 SCA 的影响是相反的。然而,甲烷的短期气候影响尚未得到详细探究。 2 ...
舌尖上的“环保账单”:吃不完的白米饭竟藏着甲烷减排的关键?
近日,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等单位举办的"甲烷减排的味蕾密码: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主 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可知碗里剩下的白米饭,其背后还藏着"环保账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或损失。其中,食物损失主要产 生于生产、储运等环节,全球每年从生产到零售环节的粮食损失可达13.9%,每降低1%损失率,相当于 增产2700万吨粮食,可满足7000万人一年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王灵恩介绍,自2021年中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将反食品浪费立法的国家。目前,已有29个部委建立联动机制,今年将重点推进全 产业链反食品浪费统计机制建设与白皮书发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灵恩在讨论会上介绍,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其中 生产和收获环节占到损失和浪费的27%,储存、运输占33%,消费占31%。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 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16.7%、18.1%,其中稻谷浪费量居首,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使稻谷成 为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