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减排

Search documents
石油巨头“追捕”甲烷!中国能否领跑绿色革命?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4:12
在新疆塔里木油田的监控室里,工程师老王正盯着屏幕上的甲烷浓度曲线。过去,他只关心原油产量;现在,他的工作台多了台"甲烷监测仪",连0.01%的 浓度变化都会触发警报。"以前觉得甲烷是'废气',现在才知道它是'第二碳排大户'。"老王的话,道破了石油行业的一场静默革命:曾经被忽视的甲烷,正 从"排放末端"变成"绿色转型的关键战场"。 2025年4月,中石油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200亿元,把甲烷排放强度从当前的0.2%降至0.1%。这个消息像一颗小石子投入能源圈的湖面——要知道,甲烷曾 是石油行业最"不起眼"的排放物,如今却成了巨头们的"头号目标"。 一、甲烷"上位":石油巨头的"新焦虑"从何而来? 在全球石油巨头集体"追捕"甲烷的浪潮中,中国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要理解石油巨头为何突然"追捕"甲烷,得先弄清楚:甲烷到底有多"厉害"?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温室效应的"狠角色"——在20年的时间里,它的吸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更关键的是,石油行业的甲烷排放"隐形"且庞 大:从油气开采时的井口泄漏,到运输管道的"跑冒滴漏",再到炼油厂的设备蒸发,全球石油行业每年排放的甲烷约占总排放量的30%。 过去,石油巨 ...
高度关注美欧甲烷排放管控动向,加快推进我国甲烷减排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5-28 23:21
2025年5月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全球甲烷追踪 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 告》指出,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甲烷排放尚未达峰,甲烷控排面临执行力不足、废弃矿井甲烷排放量庞大 等挑战。《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油气甲烷排放强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煤炭甲烷控排强度与全球平均水 平相当,甲烷控排成绩斐然。同时,也讨论了我国本土甲烷控排及进口能源排放等多方面内容,值得高 度关注。 我国进口能源甲烷排放成为国际关注焦点。《报告》指出能源贸易隐含的甲烷排放不容忽视,我国进口 能源所隐含的甲烷排放量尤为突出,当前全球有超过40%的原油、20%的天然气和煤炭供应来自国际贸 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和煤炭进口国,进口能源隐含的甲烷排放量约为1000万吨,已经显著超过欧 盟以及日本和韩国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排放主要源自于从俄罗斯和中东地区进口的油气资源。 我国废弃煤矿甲烷排放正成为新的控排关注点。《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废弃煤矿甲烷排放主要来自我 国,对于这一情况,有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我国废弃煤矿瓦斯排放要显著高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的估算值,占全部煤炭甲烷排放量约10%—20%,废弃煤矿甲烷排放治理需引起重 ...
专访睿咨得能源CEO:美国政策转向无法阻挡减排大势,中国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丨跨国公司看中国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7 13:37
"作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最重要技术的提供者,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 国拥有迄今为止这些技术的最大市场份额,并且在成本效益方面也拥有领先的技术。"睿咨得能源 (Rystad Energ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塔德(Jarand Rystad)在北京接受21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 说,"这种主导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自身的能源转型,也对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5月20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在北京举办。WGC因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被 誉为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本届大会是自1931年在伦敦启动、每三年举办一届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莱斯塔德在大会现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莱斯塔德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屡次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例如,原定于2030年实现的1200吉瓦可 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已于2024年提前六年达成,彰显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部署方面的迅猛进展。如果 能够维持当前的减排势头,中国可能会提前3-5年实现碳达峰。 谈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他表示,尽管美国政策变化可能对能源转型产生一定影响,但全球范围 内太阳能和风能的部署仍在快 ...
2025甲烷大会在北京召开 聚焦“十五五” 创新与合作 共商全球甲烷治理新路径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22 04:50
2025年5月18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联合主办的 2025 甲烷大会在北京东方君悦大 酒店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研究机构围绕"面向'十五五':创新与合作"主题,深入探讨全球甲烷治理的最新进展、技术 突破与国际合作路径,为加速全球甲烷减排凝聚共识。 全球视野:国际合作加速,技术、数据、制度等领域加速创新成破局关键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过去一年国内外甲烷控排领域的重大进展,并对未来甲烷控排发力方向提出针对性建 议,他呼吁:"全球推进甲烷控排需要在技术、数据、制度等领域加速创新——农业甲烷控排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亟需取得突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数 据反演技术需加速推进;排放与核算标准、监管体系、投融资及全产业链的协同减排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美国环保协会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Mark BROWNSTEIN强调,油气行业是甲烷减排最具成本效益的领域,60%的排放可通过现有技术在无额外成本的情况 下解决,同时回收甲烷可缓解能源需求。农业领域通过饲料改良、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减 ...
“十五五”甲烷减排待破局:煤炭瓦斯排放限值大幅下降至8%,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机制将建立
Hua Xia Shi Bao· 2025-05-21 09:54
华夏时报记者刘诗萌北京报道 继一年半前中国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宣布对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进行全 面控制后,近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控排又迎来重大消息。 4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 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一表述意味着除了二氧化碳,包括 甲烷在内的其他温室气体也明确将在这一目标中占据一席之地。 "过去一年里,中国的甲烷排放控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的行 动,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煤炭领域在提升排放标准、引入市场手段、加强技术推广等方面 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在近日举行的2025甲烷大会上,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向《华夏时 报》记者表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表示,加快构建围绕甲烷等所有温室气体的监测、 报告、核查等智能化的网络体系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围绕感知网模拟器进行基于历史数据的情景 模拟预测、基于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校验 ...
破解低浓度甲烷减排困局:来自山西的创新解法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20 14:01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议题中,相较于公众更为熟知的二氧化碳,甲烷减排问题同样紧迫。甲烷是 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增温效应高出二氧化碳数十倍。全球范围内的甲烷正在以 几十年内最快的速度增长(1),并在2023年创下排放新高(2)。 在我国,甲烷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农业活动和废弃物管理。能源活动是甲烷排放的最大来 源,而煤矿甲烷更是占到能源部门甲烷的87%(3)。 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中,山西省无疑是一块重地: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煤层气(瓦 斯)探明储量居全国之首。这个"因煤而兴"的传统能源大省,如今面对一个更隐秘的黑色难题—— 甲烷减排。 甲烷(CH₄)是瓦斯的主要成分,在煤炭开采时从煤层中逸出。山西的甲烷排放就主要来自煤 矿作业,当地每年煤矿释放的甲烷,相当于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近三成 (4)。 这一政策空白终于在2024年12月被填补:新修订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要求甲 烷体积浓度高于8%且抽采纯量高于10立方米每分钟的煤矿瓦斯禁止排放,此前这一数值为30%。 这一变化意味着,过去大量直接排放的低浓度瓦斯,如今已被纳入约束范畴。此前有专家表示, 新标准修订后,每年可额 ...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07 23:25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一系列大气传输模型模拟,将甲烷的季节性振幅的观测趋势归因于甲烷 排放量的变化以及与羟基自由基 (OH) 反应导致的大气甲烷汇的变化。 研究团队发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甲烷浓度振幅减小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自然排放 (例如湿地排放) 增加所致,这为先前有关气候正反馈的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相比之下,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甲烷浓度振幅 度加大主要归因于 羟基自由基 (OH) 氧化作用的增强。 这些研究结果为自 1984 年以来对流层 OH 浓度增加 10±1% 提供了独立证据,再加上大气中甲烷浓度的上 升,一起表明甲烷大气汇增加了 21±1%。 编辑丨王多鱼 相关阅读 : 排版丨水成文 甲烷 ( Methane ) 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乎增加了两倍。自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大气中甲烷的混合比随季节变化,其 季节变化幅度 (SCA)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所减 小,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则有所增大。这些相互对立的 SCA 趋势有助于理解全球甲烷收支的长期变化, 因为甲烷的排放和吸收对 SCA 的影响是相反的。然而,甲烷的短期气候影响尚未得到详细探究。 2 ...
舌尖上的“环保账单”:吃不完的白米饭竟藏着甲烷减排的关键?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4-30 11:51
近日,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等单位举办的"甲烷减排的味蕾密码: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主 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可知碗里剩下的白米饭,其背后还藏着"环保账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或损失。其中,食物损失主要产 生于生产、储运等环节,全球每年从生产到零售环节的粮食损失可达13.9%,每降低1%损失率,相当于 增产2700万吨粮食,可满足7000万人一年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王灵恩介绍,自2021年中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将反食品浪费立法的国家。目前,已有29个部委建立联动机制,今年将重点推进全 产业链反食品浪费统计机制建设与白皮书发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灵恩在讨论会上介绍,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其中 生产和收获环节占到损失和浪费的27%,储存、运输占33%,消费占31%。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 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16.7%、18.1%,其中稻谷浪费量居首,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使稻谷成 为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