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

Search documents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Ren Min Ri Bao· 2025-06-29 22:01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同中亚五国元首举行 会晤。在本届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 旨发言,首次系统阐述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 神"。"中国—中亚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历史演进内在逻辑的理论升华,也为中国 同中亚国家关系未来发展确立了价值遵循与行动指南。"中国—中亚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 时代价值,在中亚地区及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注入强劲的精神凝聚力和理念向心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唯有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 坠互利共赢之志,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人类 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中国—中亚精神",从发展维度、安全维度等为 地区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其内含的维护公平正义、推动互利合作、倡导开放包容等核心价值,在当今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肆虐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宝贵 ...
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携手同行: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Ren Min Ri Bao· 2025-06-20 21:41
教育合作播撒世代友好种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八届国际文化节日前在北京举 行。中亚多国来华留学生设立国家文化及美食展台,表演 充满文化特色的器乐歌舞节目。图为中亚留学生在活动上 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两年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互设文化中心、开设中国高校分校和鲁班工坊等取得进展,中哈、中乌实现 互免签证,去年仅中哈人员往来就超过120万人次。中亚国家旅游年、文化年、艺术节在中国广受欢 迎,《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中国影视作品走红中亚,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成功开行。今 天,我们将见证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 峰会上作主旨发言,生动描绘了中国中亚人文交流硕果累累。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大门。如今,中国与中亚国 家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 筑牢中国与中亚国家世代友好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 视听说教室里,当地学生跟着中国老师有节奏地吟诵,品 ...
野生郁金香之乡、高山之国,一起开启中亚浪漫之旅| 图览天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8 07:16
"驼铃"再起,"丝路"焕新。中国与中亚国家又一次双向奔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注入更多正能量,共同擘画发展新蓝图。 作为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旅游资源丰富,有壮丽雄伟的恰伦峡谷,也有独特震撼的卡拉吉耶洼 地。 中新网6月18日电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 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这里还有诸多古老遗迹,如拉哈特遗址、伊塞克大墓、阿克托海盆地等,都吸引着中哈两国考古学家的 目光。 在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附近,中哈联合考古队员曾共同栽下了象征友谊的山楂树。 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古丽米拉表示,"我希望山楂树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成为两国考 古工作者深厚友谊、合作无间的象征。" 吉尔吉斯斯坦同样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中亚小瑞士",每年吸引着全球上百万游客。 对于中国来说,吉尔吉斯斯坦不仅是邻国,更是重要的战略伙伴。 2024年12月,中吉合作的战略性项目——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曾对此表示,期待这条铁路为推动地区共同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提供新 助力。 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东南部,是中 ...
教科文组织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 共话丝路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1 08:18
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代理助理总干事布里托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长期以来对"丝绸之路青 年研究基金项目"的坚定支持。她指出,这一项目是促进文明对话与文化互鉴的成功典范,青年群体的 广泛参与不仅推动了跨文化交流,也使他们在探索、分享与庆祝自身文化身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 联合国和平使者、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特别嘉宾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艺术拥有跨越国界的力 量,是文明交流最生动的载体。通过艺术展开对话,不仅能传承文明,更体现出创新精神、包容态度和 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 来自希腊、巴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阿塞拜疆、阿曼、哥伦比 亚、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多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青年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文明互鉴、 青年对话与共建未来展开深入交流,彰显丝路精神的当代表达与全球意义。 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杨新育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体现了当前地缘 政治紧张、地区冲突频发、全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加强对话与理解的广泛共识和热切期 盼。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将继续传承丝绸之路所承载的宝贵精神,共同推动文明开放互鉴、繁荣发 展。 来自希腊、阿曼、斯里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