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文化交流
Search documents
共同守护世界和平 推动中马文化交流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7 08:19
在马来西亚槟州乔治市,一座庄重的南侨机工纪念碑伫立在街角绿荫间。碑体不高,却承载着厚重 的历史记忆。碑文以中文、英文、马来文和日文四种文字镌刻,讲述着当年南侨机工奔赴中国支援抗战 的壮举。 黄汉伟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7年。那年他首次赴华,前往复旦大学参加教育研讨会。"正值十月, 满城红旗飘扬。我还特意到和平饭店留影,那座建筑本身就有抗战的历史印记。"此后,他多次访华, 见证上海由老城向现代化都市的跨越式变化。"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他说。 "这座纪念碑下安放着部分南侨机工及罹难同胞的骨灰,他们远离家乡,为保卫中国、保卫正义而 献出生命。"马来西亚槟州行政议员黄汉伟向记者介绍,多年来,他一直关注这段历史,多次推动纪念 碑的修缮与保护。 黄汉伟曾参观过多处二战遗址,包括珍珠港、广岛等地。他表示,"广岛的展览多聚焦被原子弹轰 炸后的遭遇,却鲜少提及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十年前,他还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那里的防空洞式展陈设计、警报声和影像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勿忘和平'四个字刻在心里。我 希望未来马中两国能在博物馆交流上加强合作,增进对彼此历史的了解。" 1939年,在日军严密封锁下,中国 ...
中马青少年文艺展演在吉隆坡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3 05:31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曼谷8月2日电 (记者白元琪)吉隆坡消息:8月1日晚,2025"一带愿景 一路繁花"中马青少年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在马来 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晚会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 中心、吉隆坡市政府联合主办,近百名嘉宾现场观礼。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邱丽在致辞中表示,青少年是文明传承的火种,此次展演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平 台,更是中马友谊的育苗圃。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代表表示,今年适逢马中建交51周年,期待通过更多青少年互动,推动 两国友谊在新时代绽放新花。 晚会围绕"传统精髓对话、现代艺术共鸣、文化融合创新"三大主题展开,涵盖武术、管乐、舞蹈、情景剧等10余种艺术形式。 马来西亚太极表演《太极》刚柔并济,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气势恢宏,川剧变脸技艺引发全场欢呼;澳门《归鹭》、街舞《向上 少年》、合唱《丝路万里情》等节目展现出中马青少年艺术风采;压轴合唱《明天会更好》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
行走南洋的文化牵线人(侨界关注)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3 01:20
二〇二四年七月,程龙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为游客讲 解。 受访者供图 程龙,旅游导览工作室"行在大马"创始人,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及建筑景点提供中文导览服务,帮助 华人游客在历史文物中触摸南洋记忆。针对频繁出现的寻亲需求,他在社交媒体搭建公益平台,成为不 少华人眼中激活远亲记忆的文化牵线人。 筑牢文化根基 程龙出生于四川成都,对移民文化的敏感,源自家族记忆。作为"湖广填四川"移民后代,他从小听祖辈 讲述迁徙故事,那些关于离乡与拓荒的片段,在他心中埋下对文化变迁的好奇种子。 2014年夏天在北京一家医院的经历,真正触发了他对海外华人群体的兴趣。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名同龄 的马来西亚华人。"我拿着高中学习资料与他交流,发现他们的华文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学的科目也不 一样。"他回忆道。正是这番交流,让他思考差异的原因,由此产生了对华人文化的浓厚兴趣。 此后,程龙观看了央视纪录片《下南洋》。片中关于华人劳工漂洋过海、努力做工生存的影像,让他深 切感受到南洋华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那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无数个体用血泪书写的生存故 事。"他感慨道,这使他对海外华人群体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与情感联结。 从四川传媒学院毕业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