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协同能力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能力不能丢?(师说)
Ren Min Ri Bao· 2025-11-17 22:20
(作者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本报记者吴月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8日 18 版) 学生提问: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人工智 能时代,学习还重要吗?应注重哪些能力素质的培养? 培养人机协同能力,努力突破认知边界。传统教育中,知识学习常以学会"标准答案"为终点。如何产生 突破标准答案的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让创新有了新可能。我们可以在科研中运用人工智能辅 助生成假设、设计实验、计算结果、解释机理等,再进行筛选、甄别、整合、深化,在与人工智能的交 互中突破个体认知的局限,在探索中增强判断力、批判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前不久,浙江大学等高校 参与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启动,将推出一批智慧慕课、"AI+X"微专业、实训 资源等,助力大家在"知识积累+AI赋能"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同学们不妨用好身边的人工智能教育资 源,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人机协同能力。 教育中,被放在重要位置的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绝非培养像机器一样思考的 人,而是培养能善用机器以更好地思考 ...
人工智能时代 哪些能力不能丢?(师说)
Ren Min Ri Bao· 2025-11-17 22:15
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学里,生成 式人工智能工具触手可及,大家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不过,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人工智能时 代,一些关键的能力素养值得重视。 学生提问: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人工智 能时代,学习还重要吗?应注重哪些能力素质的培养? 系统学习和继承人类知识依然重要。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现,其基石是规范化的知识。基于规范化 知识,方能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整体性理解、系统化分类,建立科学的认知框架。解决当前基础科学、工 程技术、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同学们具备宽广、体系化的知识,而这很难仅通过与大语言 模型的交互问答而习得:大模型虽能"写"出优美诗篇,却无法创造语料之外的全新表达,更替代不了沉 浸式阅读等带来的思维沉淀与情感共鸣;若使用不当,还可能陷入"信息茧房"。同学们仍需注重基础知 识的积累与整合,并积极拓宽视野、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中,被放在重要位置的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绝非培养像机器一样思考的 人,而是培养能善用机器以更好地思考、创造、关怀他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