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半数三甲医院强制刷脸,监管要替患者出头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1 15:58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实测广州30家三甲医院发现,竟有半数医院在线上首次建档 环节存在强制患者"刷脸"情况,个别医院未充分告知人脸信息去向。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第 三医院更为严苛,患者无论线上线下建档挂号均须"刷脸"。 人脸识别技术确实很强悍,但其在普通社会场景下的广泛应用与技术扩张架势,显然更肆无忌惮。今年 6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确立"目的明确、最小必要、严格保护"的人脸信 息处理核心准则,并严禁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在此规定颁行之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人脸 识别技术的应用也早有明确立场。5年前实施的民法典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 则,4年前颁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 护公共安全所必需",而两年前公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处理中告知和同意的实施指南》则对人 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明确提出"单独告知""明示同意"两个要求,直到今年6月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 管理办法》专章。 管住人脸识别的扩张冲动,要立法有立法(而且是反复立法重申,不断立法细化),要实践有实践,司 法机关有关人脸识 ...
焦点访谈|厘清“刷脸”边界 筑牢人脸信息的安全防线
Yang Shi Wang· 2025-07-05 13:5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人脸信息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等与生俱来,具有唯一性。这些关键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利用,容易造 成较大的风险和危害。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 术应用的综合性规章。那么,人脸识别技术的适用边界在哪里?什么地方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什么地方不能用?管理办法实施后,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然而,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一些"强制刷 脸""无感抓拍"等技术的滥用也日益凸显,人脸识别的适用边界、采集范围、数据保护等,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记者:"进出门要采集人脸,最担心的点在哪儿?" 市民江昊峰:"一个是隐私,一个是安全,还有一个是信息的泄露,办人脸识别涉及到个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人脸,其他的一些资料很容易推出来。" 市民徐爱娜:"个人信息被不良使用,包括手机支付也是存在风险的,在实现便利的同时,信息全部暴露,现在网上有一个时下的名词叫我们天天都在'裸 奔'。" 其实,大众的担忧并不无道理,人脸信息的泄露容易 ...
线下买Labubu必须“扫脸”?泡泡玛特回应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0 01:07
近日,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系列盲盒掀起抢购潮,同时也出现黄牛倒卖哄抬售价的现象。有报道 称,泡泡玛特为防止黄牛倒卖,在部分门店试点"人脸识别+手机绑定"双重验证方式。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致电泡泡玛特多地门店及官网客服,均回应称未接到相关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 定,存在其他方式时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 买Labubu要先人脸识别? 泡泡玛特最新回应 今年4月,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上线,引起消费者追捧,各地门店均"一娃难 求",官方旗舰店、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渠道也处于售罄状态。而在二手市场,则出现了高价倒卖现 象——黄牛线下蹲守,线上利用技术外挂抢货。 不可强制"刷脸" 无论泡泡玛特是否将人脸识别作为验证手段,有一点都值得注意:人脸信息是敏感个人信息,无论采集 还是储存、处理都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已于2025年6月1日起正 式施行。《办法》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 ...
管理办法来了!遭遇“强制刷脸”这样应对
Xin Hua Wang· 2025-06-03 05:41
6月1日起,《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此 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范,该《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人脸识别步入系统性 治理新阶段,带来了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合法合规轨道上持续 健康发展。 新规划重点:直指技术"痛点" 回应公众关切 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门店私自收集顾客人脸信息用于分析营销策略,被非法收集的人脸信息 在网上售卖用于诈骗等犯罪……针对这些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痛点",《办法》直指公众关切,以"红 线"划定技术边界。 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规定》发布,明确了典型场景下处理人脸信息的侵权认定规则; 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二十六条从"公共场所安装图像 采集设备"和"公共场所安装个人身份识别设备"两个角度对人脸信息处理进行了初步规定;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 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