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处理

Search documents
过度分析别人,就是霸凌自己
3 6 Ke· 2025-07-10 07:40
过分的换位思考,反而会让你忘记了自己的内心诉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尤其当你处在一个有毒的情境里时,如果你的思考路径,是为他人找理由,为伤害你的人寻求合理化的 解释,这反而是对自己的霸凌。 你完全没有必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为对方去开脱。 被人伤害了,千万不要忙着分析。 你去思考对方为什么伤害你,本身就是参与了他人的因果。 虽然换位思考是好习惯,但凡事都过犹不及。 你被狗咬了,难道还要站在狗的角度去想它为什么咬你么? 你觉得对方做错了,那就是他错了。 你完全不需要去想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言之隐,这是不是一场误会等等。 你只需要关注现在,当下的这个结果,那就是你已经切身感受到对方造成的伤害,你很不爽,你很愤 怒。 That's it. 紧接着下一步要做的,是完整清晰地表达你的感受,陈述你遭受的损失,以及找到切实可行的,能解决 矛盾的具体方案。 一切都应该是以你为中心展开的沟通和斡旋,而不是被对方带到他的思维里去。 这才是摆脱内耗的最佳方法。 关于这点,分享一段亲身经历。 我刚工作时,跟过一个很有个性的老板,凡事都是直接明说,从来不弯弯绕绕。 有一次他丢过来一个PPT方案的修改,让我帮他找一些数据和信 ...
人一旦开窍,就没有处不好的关系
洞见· 2025-05-28 19:27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外修言行,内修自己。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 收听洞 见 主播一凡 朗读音频 清朝历史上,有位名臣让我印象深刻。 初入官场,他不谙世事,刚正不阿,结果触怒权贵,回乡赋闲。 复出后,他却突然开窍,在明珠、索额图二者之间斡旋自如,始终稳如泰山。 他就是陈廷敬,是康熙朝任期最长的汉臣,并且晚年得以善终。 有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午亭被贬阳城时,尚是腐儒气象;观其复出后奏疏,忽如开窍仙人, 每折必中帝王心曲。此非学问增长,实参透满汉权枢之变也。" 1917年,梁漱溟报考北大落榜,失落不已。 蔡元培却说:"梁君之学不在考场,而在讲堂。"随后聘他为讲师。 国学大师黄侃主张文言文,胡适提倡白话文。 黄侃骂胡适"白话如小儿呓语",胡适气不过。 一切事物,皆有规律。 官场也好,日常交往也罢,能否在其中游刃有余,其实拼的就是对关系底层逻辑的把握。 当你悟透了人性、洞悉了交往的规律,会发现这世上,就没有处不好的关系。 作者: 洞见 ·羊驼 会说话 我一直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