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暴
Search documents
【新华社】“怀柔一号”卫星再立功:首次发现伽马暴里藏着周期信号
Xin Hua She· 2025-09-22 09:26
尽管主流观点认为,"短暴"通常由并合后形成的黑洞驱动,但难以解释GRB 230307A如此长时间的 能量输出。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爆发发生 约24秒后,团队识别出一个中心频率约909赫兹、持续约160毫秒的信号,该信号的脉动周期约1.1毫 秒,与团队预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 "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我们对伽马暴中心引擎的深入理解,也为揭示极端物理条件下致密天体的演 化提供了关键线索。"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张彬彬表示。 据了解,"怀柔一号"是我国2020年12月发射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目前已在 伽马暴、磁陀星爆发、引力波和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地球伽马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对一例特殊伽马暴的观测数据,发现驱动该伽马暴的可能是一颗 自转周期仅1.1毫秒的新生磁陀星。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为揭 示致密天体并合后产物的性质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研究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合作完成,于9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 ...
【科技日报】“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Ke Ji Ri Bao· 2025-09-22 06:02
通过深入分析"怀柔一号"极目卫星的观测数据,科研团队在爆发后约24秒处,发现一段中心频率为 909赫兹、频率高度稳定且仅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该信号的脉动周期约1.1毫秒,与团队预 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这表明,驱动该伽马暴的是一颗自转周期为1.1毫秒的磁陀星。 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 了关键证据。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利用"极目""慧眼""天关"和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等卫星的 观测数据,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并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 马暴的物理机制。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09-21 01版)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组成 的合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对一例特殊伽马暴的高精度观测数据,发现了磁陀星驱动伽马暴 的直接证据。该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其在数秒内释放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所释放的 总能量。学界猜测伽马暴的驱动天体可能是黑洞或磁陀 ...
“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Ke Ji Ri Bao· 2025-09-21 01:22
通过深入分析"怀柔一号"极目卫星的观测数据,科研团队在爆发后约24秒处,发现一段中心频率为 909赫兹、频率高度稳定且仅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该信号的脉动周期约1.1毫秒,与团队预 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这表明,驱动该伽马暴的是一颗自转周期为1.1毫秒的磁陀星。 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 了关键证据。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利用"极目""慧眼""天关"和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等卫星的 观测数据,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并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 马暴的物理机制。(记者吴叶凡) 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合 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对一例特殊伽马暴的高精度观测数据,发现了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 接证据。该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其在数秒内释放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所释放的 总能量。学界猜测伽马暴的驱动天体可能是黑洞或磁陀星等极端致密天体。但由于伽马暴距离遥远、持 ...
新华财经早报:9月21日
Xin Hua Cai Jing· 2025-09-21 00:55
Group 1 -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expressed hope for a fair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companies like TikTok in the U.S. [2] -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Drug Procurement released the 11th batch of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documents, emphasizing principles of clinical stability, quality assurance, and anti-competitive practices [2] - Kuaishou and Weibo responded to regulatory discussions by forming special teams for rectification and improving content management [2] Group 2 - The 2025 World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opened in Hefei, with over 1,000 guests from more than 40 countries, highlighting the increase in the threshold for the top 500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2] - The China-Laos Railway has facilitated over 1,500 million tons of goods since its operation, with significant growth in agricultural exports [2]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ku Highway project commenced, aiming to enhan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in the region [2] Group 3 - The first fully autonomous 500 kV substation in China was launched in Liaoning, showcasing advancements in domestic technology for power grid safety [2] - Research teams confirm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nickel oxide materials, marking a significan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2] - Observations from the Huairou-1 satellite provided evidence of a millisecond pulsar associated with a gamma-ray burst, contributing to astrophysical research [2]
“怀柔一号”卫星再立功:首次发现伽马暴里藏着周期信号
Xin Hua She· 2025-09-20 13:04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刘祯、陈席元)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对一例特殊伽马暴的观 测数据,发现驱动该伽马暴的可能是一颗自转周期仅1.1毫秒的新生磁陀星。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 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后产物的性质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研究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合作完成,于9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 然-天文学》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爆发发生约24 秒后,团队识别出一个中心频率约909赫兹、持续约160毫秒的信号,该信号的脉动周期约1.1毫秒,与 团队预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 "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我们对伽马暴中心引擎的深入理解,也为揭示极端物理条件下致密天体的演化提 供了关键线索。"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张彬彬表示。 据了解,"怀柔一号"是我国2020年12月发射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目前已在伽马 暴、磁陀星爆发、引力波和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地球伽马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 ...
中法天文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布 看见“婴儿期”宇宙的“烟花”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5 04:05
来源:光明网 在这些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250314A,红移高达7.3,表明它来自 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在宇宙中传播了约130亿年才被中法天文卫星捕获。这一发现打破 了保持近12年的国际纪录。据科学家分析,它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黑洞或中子星,让人类 得以窥见宇宙婴儿时期的模样。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恒星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从毫秒到数分钟不等,短时间内瞬时辐射能量可超过 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被称为"恒星葬礼上的宇宙焰火"。伽马暴探测就像一场接力赛,需要全球空 间、地面观测设备的参与,环环相扣,链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造成了信息延迟,后续的观测设备很难发 挥作用。 中法天文卫星总指挥张永合参与了整个天地联合系统全阶段的研发,持续近20年,他表示:"我们的目 标不仅仅是研制一颗高性能伽马暴观测卫星,而是构建一套复杂、快速而便捷的伽马暴观测系统,让科 学家在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向SVOM传送一次观测指令,获得观测结果,这样才能不错失任何一个 可能蕴含科学发现的机会。" 据介绍,SVOM至少在轨工作3年,科学家期望通过它揭示第一代恒星的形成与死亡过程、研究 ...
130亿年前宇宙“婴儿”是何模样?中法天文卫星首批成果揭示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4 0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作为高水平深度国际航天合 作典范的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英文缩写SVOM),当天在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主办地 上海正式发布首批科学成果,"捕获130亿年前伽马暴信号"等一批突破性科学发现备受关注。 窥见宇宙"婴儿"模样 中法天文卫星2024年6月下旬从中国西昌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0个月来,已顺利完成卫星平台、科学仪 器的在轨测试任务,迄今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包括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短时标 伽马暴的最远观测纪录,并通过星地联合观测,成功获取到22例伽马暴光谱红移。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展示的中法天文卫星结构件及其在轨运行艺术想像图。中新网记者 孙 自法 摄 在这些伽马暴中,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250314A最引人瞩目,其红移高达7.3,表明来自宇 宙诞生仅7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在宇宙中传播了约130亿年才被中法天文卫星捕获。据科学家分析,它 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黑洞或中子星,让人类得以窥见宇宙"婴儿"时期的模样。 中法天文卫星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