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云制作

Search documents
《时间之子》票房破亿,首个全云制作动画电影如何炼成?
Cai Jing Wang· 2025-06-14 00:41
近日,由猫眼电影出品的原创国产动画电影《时间之子》票房突破1亿,票房破亿的背后,这部影片也是 首个全云制作的动画电影。 据悉,该片从故事编剧到配音,历经五年打磨,全片共2336个制作镜头,97234个制作任务,其中超过70% 制作工作量、100%渲染计算、100%数据存储,全部在云上完成,而腾讯云是这部影片背后的技术支持 者。 "这是首次在公有云上实现了从云制作桌面到数据存储到一个大规模集群计算,并且在这些数据集中存放 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大数据AI辅助分析,然后辅助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功能。整个这套平台其实在整个电影制 作过程中,应该说是系统性提升了整个项目的管理,协作效率还有制作质量。"《时间之子》的制片人张 旋说道。 目前,在国内主流制作模式是基于多家制作团队分工协作方式在做,尤其这几年来随着 国产动画电影制作 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呈现出来制作团队分工更加细致,涉及到分工协作制作团队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一方 面会带来整体项目制作品质以及各家团队制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同时因为分布在不同城市,不同团队协作 完成影片的模式,其实也会给项目的管理和质量把控以及整个制作的技术流程规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时间之子》为例,在动 ...
从《时间之子》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走上“云端”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3 10:10
"皮克斯、迪士尼等工作室内部都有上千人的规模,拥有几十年积累形成的完整的软硬件制作系统,除了云渲染和云备份等使用公有云的应用之外,主要还 是在工作室本地部署的软硬件系统环境中完成电影制作。"首部"全云制作"电影《时间之子》制片人张旋称,"国内目前的动画电影制作环节分工很细,制作 流程极度复杂,(这)又对协作的制作流程和技术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云平台的集中式协作,正成为提升动画制作效率的现实选择。从云渲染、智能剧本创作到全流程上云,随着中国云厂商的深度参与, 越来越多贴合本土影视制作需求的技术方案正在加速落地,推动中国动画从工业化走向智能化。 "要让动画电影享受技术的红利" 今年端午档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时间之子》是电影和科技结合的一份新答卷。该影片由猫眼电影出品,不熄动画联合制作,是国内首部实现全流程云制作 的动画电影,它依托猫眼与腾讯云共同搭建的"猫眼云制作平台",实现了包括云桌面、云存储、云渲染、云制片管理在内的制作全链条云端化。 每经记者|宋美璐 每经编辑|张海妮 《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奇迹,但在观众问出"下一部什么时候上线"时,不管是片方还是导演都没有办法给 ...
抛弃大铁笼“锁电脑”,《时间之子》国产动画电影的“全云制作”实践
Tai Mei Ti A P P· 2025-06-12 02:49
《时间之子》之所以决定全云制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传统动画电影制作面临的三大现实困境:环境割 裂、传输低效、算力瓶颈。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主流模式是多地多团队分工协作,而分工协作的环境割裂几乎是电影制作跨团队协 作的"版本地狱"。以《时间之子》为例,参与制作的团队分布在全国及海外20多个城市,涉及美术、建 模、渲染等十余个环节。但每个团队的本地环境差异极大:有的用Windows 10,有的用Windows 11; 有的装了旧版建模软件,有的用最新插件。 "一开始当然也有人不理解,说你要不还是让我把电影包下载下来。后来,我们就去现场帮人解决问 题,甚至帮忙拉专线。"在猫眼娱乐的会议室里,《时间之子》制片人张旋回忆起项目初期推广全云制 作时的波折。 这部端午档票房破亿的原创动画电影,没有大IP、没有知名导演,却因"业内首部全云制作动画电影"的 标签引发关注——超70%的制作工作量、100%的渲染计算和数据存储,全部在云端完成。 所谓"全云制作",并非简单将部分环节迁移至云端,而是通过猫眼与腾讯云联合搭建的云制作平台,实 现了从云桌面、云存储、云渲染到云制片管理的全流程集成。用张旋的话说:"艺术家登录云端就能直 接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