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

Search documents
同仇敌忾赴国难 众志成城卫山河(山河显影)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撕裂长夜。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生死存亡之际,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 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 河北曲阳县十二区的妇女自卫队。 河北省曲阳县委党史办供图 平山青年踊跃参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香城固战役中群众向前线运送物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新加坡各界人士在码头欢送南侨机工回国。 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供图 民生公司的船只经过激流险滩,将战略物资运送到后方。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供图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各族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 力。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激动人心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成了激励全民族抗 战的号角。在河北平山,青年群起响应,纷纷表达"参加八路军,赶走东洋兵"的决心,1500多名平山青 年积极参军参战;回族抗日将领马本斋组织青壮年奋起抵抗,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 知识分子以笔为枪,郁达夫发表大量文章鼓舞抗战士气,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吼出民族魂魄; 华侨领袖陈嘉庚募捐筹款 ...
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如果没有战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将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不过很快,这虚幻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烽烟 父亲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天愚(金振中之子) 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 在宛平城附近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以丢失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拒绝。之后,日军 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 "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暑气,刮得玉米叶子唰唰作响,夕阳照耀在地平线上,缕缕炊烟四起,衬托 满天彩云。眼前一幅多么美好的大自然风光!" 1937年7月7日黄昏,时任宛平县政府秘书的洪大中望着城外的玉米地,心生感慨。 曾在喜峰口战斗中立下战功的金振中,此时正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率部驻 守宛平城和卢沟桥。 1933年春,日军在长城一带制造事端发动进攻。29军的战士们手握大刀,在喜峰口战斗中血刃日寇,歼 敌5000余人,一战成名。 "父亲每天给士兵讲话,用历代的英雄楷模给他们作报告。另外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 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来激励士兵的斗志。"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回忆说。 面对如潮水般扑来的日军队伍,金振中果断下达 ...
不朽的战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太行山风景。 程乐意摄 《在太行山上》部分曲谱。 资料图片 87年前的5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行山剧团"(以下简称太行山剧团)组建。团名寓意是像太 行山一样雄伟坚强,永远和太行山军民在一起,团结抗日,争取最后胜利。 我的父亲阮章竞被朱瑞将军任命为太行山剧团的政治和艺术指导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汉的 信件,是老师冼星海寄来的歌咏作品《中国的孩子》《我们歌唱祖国》,以及他与桂涛声合作的歌曲 《在太行山上》。 1937年12月26日,冼星海在汉口火车站,送自己的学生阮章竞加入到以桂涛声为首的投笔从戎小队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华北前线。父亲是在上海一个指挥训练班上与冼星海先生相识的。先生听这个青年嗓音 出众,课后便招呼父亲近前说话。一听口音,竟是珠江西岸的同乡,于是父亲成了冼星海的入门弟子。 父亲回忆说:"我是在中华民族最紧急、最危险的时候认识先生的。他对我的关怀和教诲,我永远不会 忘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23岁的父亲悲愤交加,决心以血报国,遂请冼星海帮他找一条上阵杀敌的路。恰 好桂涛声要北上,于是就有了汉口车站的送别。那时桂涛声作词的歌曲《歌八百壮士》,正激励着全民 族的抗日热情。桂涛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