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Search documents
以文兴业 全链条推进农业升级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25 19:06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有助于重新认识、发现乡村 的价值。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一点? 周彝馨:乡村是人类聚居的基本单元,全面反映人类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是研究人类和 社会的重要样本。乡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美学与艺术之上,更体现在乡村的生产、生活、族群组织等 方面,为历史溯源和当代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实证。 农业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乡村生产方面的文明。例如,佛山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深刻反映了珠 三角地区"桑蚕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则集中体现了乡村生活、 族群组织等方面的文化。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侗族村寨,鼓楼与族姓、公共生活、社会组织等方面 高度相关。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对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有何重要意义? 周彝馨:文化是生产力,它可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整合创新要素。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内容和目标。没有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就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我国乡村产业历经四次产业革命,仍 然葆有地域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坚实内核。面向未来,不应把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简单视为现代 化、智 ...
“秸”尽其用折射现代农业密码(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10
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有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更有 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和农业产业体系的坚实托举 行走在广袤田野上,总能从细微处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强劲脉动。秸秆的"角色"之变,是一个绝好的观察 视角。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五谷杂粮",是"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也是"农尾工头"产业增值的重要来源。 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有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更有 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和农业产业体系的坚实托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 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恰恰是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体现。它 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末端处理,而是贯穿于农业生产、加工、能源、环保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崭新 的、绿色的循环产业链。农业的未来,正在于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从"能用"到"好用",再到"高值化利用",秸秆的"七十二 变"还将继续上演。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持续探索、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每一株秸秆都物尽其用, 让广袤的田野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农业强国建设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