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

Search documents
淮安:从“内”到“外”重塑枢纽地位
Xin Hua Ri Bao· 2025-06-10 21:23
孔雪:在经济"棋盘"上,物流是一枚关键"棋子",一子落而满盘活。就拿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 限公司的选址来说,可谓是物流降本增效的"最优解":原料靠货船运输,经盐河抵达码头,直接吊运至 车间,一年仅运输费用可节省数千万元。在淮安,独具慧眼的不仅是中天钢铁,大批企业均沿河而建。 对话人: 孟亚生本报评论员 孔 雪淮安日报评论员 孟亚生: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冲,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近现代,由 于海运、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兴起,辉煌的漕运逐渐成为历史。如今,淮安重塑交通枢纽地位,基础如 何? 孔雪:枢纽,意味着广泛的联通性、强大的资源要素配置能力。"高速梦""飞天梦""高铁梦"相继照进现 实,让"腹地淮安"成为枢纽之城。 公路方面,淮安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约1.38万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部沿海等地区沟通联 系的重要通道。铁路方面,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在淮安形成十字交叉干线铁路网,淮安东站可 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大中城市,淮安已确立区域重要高铁枢纽地位。水运方面,国家"四纵四横"主干 航道中的"一纵一横"在淮安交汇。全市境内拥有航道总里程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 ...
一体化发展!芜湖宣城明牌了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4-30 02:52
提了多年的芜宣一体化,再被"提上日程"。 近日,芜湖、宣城两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等就推进芜宣一体化发展进行座谈交流。 目前,芜湖集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家,数量均位居全省 第二。 "产业协同是芜宣一体化的核心,芜湖与宣城凭借各自独特的产业优势协同发展。"孙书荣分析,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 心,在汽车、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与强大的产业竞争力。比如,汽车产业不仅规模庞 大,而且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机器人产业集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与科研机构。而宣城则在新能 源与文旅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芜宣一体化不是新提法。早在2021年,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促进芜宣一体化。今年3月18日,安徽省政府印发 《安徽省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 带动作用,推动芜马同城化和芜宣一体化"。 "此次两市领导座谈交流,可以说是政策'接力棒'的又一次有力传递,不仅延续了对芜宣一体化的重视,更进一步突出芜湖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