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拆原建

Search documents
广州旧改寻新路:走通老小区“原拆原建”模式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9 06:59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前邻广州铁路第一小学,后接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走路6分钟可达广州市铁一中学,15分钟生活圈覆 盖市场、医院、学校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这个绝佳的区位上,广州市越秀区共和村的旧改话题一 经传出,立刻就引发了社会热议。 在共和村隔壁,只需步行约15分钟,就是凭借过亿元的高价临迁费与拆迁补偿创下"旧改神话"的杨箕 村。杨箕村"旧改"后,曾经握手楼林立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了广州知名的品质社区,写字楼与居民楼 林立。反观共和村、共和东小区,数十栋老楼房外墙斑驳、电线裸露,甚至有楼栋危险房屋鉴定达到B 级。 与引入富力地产完成旧改的杨箕村不同,此次共和村将按照"原拆原建"模式,计划通过居民自筹资金, 在小区原址上低成本完成老旧房屋的更新改造。该模式在广州早有先例。今年1月,广东省首例业主"自 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就完成了验收,由25户住 户共同承担约800万元的改造成本,改造后实现房屋增值1.6倍。 共和苑小区,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的核心区,是典型的学区房——毗邻广州铁路第一小学、广州市八一 实验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等多所学校。但这里的楼房部分 ...
复制能否成功?广州越秀共和村拟“原拆原建”,业主意见不一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1 08:20
在广州,继花都区集群街2号老旧小区实现"原拆原建"后,作为传统中心区之一的越秀区也正展开这方面的探索。 近期,南都记者注意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共和村、共和东小区张贴出公开信,摸查小区业主对于房屋原拆原 建的意愿。据了解,经过一轮摸底,共和村1600户中,有500户选择了同意出资改造。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该片区居民对该房屋原拆原建的行动看法不一,在反对声音中,谁来出资、担忧"烂尾"成为 群众重点考虑的问题。 社区现状: 公共设备老化、消防隐患突出 有楼栋危险房屋鉴定达到B级 从外观看,楼栋外墙没有贴砖、较为破旧,部分空调外机架设在外墙上。走进楼道,楼梯两边的墙体被重新粉刷 过,小区内仍使用传统独立电表,电线裸露在外,甚至有住户将电线当作"晾衣架"晾晒衣服。 从地铁5号线杨箕站F口出来,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共和村。 共和三巷多个楼栋大门上张贴着《致共和村业主的一封信》。 共和村片区共和三巷多个楼栋大门上张贴着《致共和村业主的一封信》,信中提及,"当前房屋年久失修、公共设 备老化、消防隐患突出、停车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亦表示"共和村满足'改造办法'规定的改造条件,启动 改造还需获得90%以上业主的表决同意"。 ...
中国改革现场丨54岁老楼重生记
Yang Guang Wang· 2025-05-20 06:37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在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路小区22号楼正在进行更新改造。改 造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管网更新、外立面整治或公共区域修缮,而是把原来的老楼拆掉,建设新的住宅。也就是说,居民只花了重新翻修的钱,就把原本设 施老化严重的非成套住宅拆除重建,变成了可重新计算70年房龄的新房。不仅如此,在不牺牲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厨房、卫生间也搬进了自家屋内,再也不 用和别人共用了。 就在上周(15日),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顶层意见发布,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可持 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提出,"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自主更新"能否蹚出新路? 老楼原拆原建,究竟怎么做? 早上9点,记者来到石景山八角街道八角路小区,一栋栋很有年代感的五层小楼,掩映在大槐树、松树、柏树丛中。而坐落于整个小区西侧的22号楼, 已经被两米多高的围挡拦住,地基已打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工作。再过一年多,这片区域"最年轻"的新房——新的22号楼就将拔地而起。记者在现 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