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精神

Search documents
追忆我的舅舅乔治·何克(我和中国的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7-23 22:03
"他一生辛勤,使原本荒芜之地,变得芳草如茵。" 这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为我的舅舅乔治·何克撰写的墓志铭。作为投身中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国际人 士,路易·艾黎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开展经济救亡运动。他的寥寥数语,沉静而有力,饱 含着对乔治·何克这位无私奉献者的深切敬意。 初次听闻这句话,是在1988年春天。那时,路易·艾黎刚刚辞世。我作为乔治·何克的亲属代表,首次来 到中国并参加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路易·艾黎的追思,也是对我舅舅的深情纪念。因容 貌与舅舅相似,我还受邀在甘肃电视台拍摄的电影《塞草青青》中饰演他本人。那段特别的经历,让我 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舅舅与中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感与友谊的分量之重。 回到英国后,我开始整理舅舅留下的书信与报道,最终写成传记。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亦是舅舅诞辰110周年、逝世80周年,这部传记的中文译本《原上草:乔治· 何克的故事》由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在伦敦书展上正式发布。"原上草"对应的正是路易·艾黎给舅 舅的墓志铭中"芳草如茵"的意象。在我心中,舅舅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他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 与关爱,以及对理想 ...
纪念乔治·何克:跨越80载战火记忆,传承中英友谊精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2 03:12
Core Viewpoint - The event commemorating George Hogg highlights his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and aims to strengthen Sino-British friendship through historical remembrance [1][2]. Group 1: Event Overview - The memorial event took place in London, co-hosted by the Chinese Embassy in the UK,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Europe, and the China-UK Understanding Association [1]. - 2025 marks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George Hogg's birth, bringing together scholars, representatives, and Hogg's family to honor his legacy [1]. Group 2: George Hogg's Contributions - George Hogg arrived in China in 1938 after graduating from Oxford University, witnessing the devastation caused by Japanese invaders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1]. - Hogg chose to stay in China, fighting alongside the Chinese people until his untimely death at the age of 30 in 1945 [1]. Group 3: Reflections from the Delegation - Members of the delegation shared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s during their journey retracing Hogg's steps, emphasizing the warmth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ception [2]. - Wang Qi, 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Chinese Embassy, highlighted Hogg's role as a chronicler of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a selfless educator, noting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China has made over the past 80 years [2]. Group 4: Documentary Insights - A documentary about George Hogg was discussed, which relies on his written works and family memories due to a lack of visual materials, utilizing AI technology to recreate his experiences in China [4]. - The trailer for the documentary "Witness of the Flames: A British Journalist's Journey in China" was premiered, with a full release expected in August [4]. Group 5: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Michael Wood,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a-UK Understanding Association, emphasized Hogg's story a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China's role in World War II, highlighting its emotional resonance [5]. - Wu Fangsi, the vice-chair of the association,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acknowledging China's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war,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rma Road and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5]. Group 6: Upcoming Commemorative Events - A memorial event is scheduled for July 22 in Hogg's hometown of Happenham, aimed at furthering public awareness of his story among the British populace [7].
跨越山海的战火情谊——回望中国抗战时期的世界印记
Xin Hua She· 2025-07-17 08:29
跨越山海的战火情谊——回望中国抗战时期的世界印记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80多年前,一群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跨越山海,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用热血在东方主战场 写就了人类反法西斯史上壮丽的国际主义诗篇。 库里申科是苏联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长。1939年10月,他轰炸敌机场凯旋途中遭遇敌机群,飞机左发 动机受重创,不得不驾机返航。飞至万州上空时失去平衡开始下坠,为避开居民区,他驾机迫降于长江 水面,献出36岁生命。 这片天空,见证了异国"雄鹰"的生死守护。 从1937年秋至1941年,苏联派出2000多名飞行员来华支援抗战,有200多名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美国 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有2000余名队员牺牲。 "飞机坠落的江面距离母亲家仅2公里。母亲说他是英雄,值得一生守护。"魏映祥说,库里申科墓迁至 西山公园后,母亲主动承担守墓工作,一守就是19年。 母亲退休后,魏映祥接过守墓接力棒。这一守,又是40多年。 岁月流逝,未湮世界各国的正义火炬; 山河为碑,铭刻血肉铸就的和平祭文! 这片天空,见证异国"雄鹰"的生死守护 重庆万州,夜雨初歇。西山公园,薄雾如纱。 年逾七旬的魏映祥来到香樟树环抱的库里申科烈士墓园。退休 ...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深厚友谊(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Ren Min Ri Bao· 2025-07-13 22:20
博卡在家中阅读柯棣华传记。 受访者供图 柯棣华(左)在中国。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供图 赫留金娜。 受访者供图 2015年9月,小林宽澄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 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来自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采访曾经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 际友人后代,讲述他们父辈参加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感人故事,铭记这些国际友人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和建立的不朽功勋。 印度医生柯棣华—— 用生命诠释团结与担当 本报记者 苑基荣 在印度孟买,家庭医生苏曼加拉·博卡常常翻开泛黄的家族相册,指尖轻轻抚过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身着白大褂的柯棣华医生目光坚定,背后是中国的太行山。作为柯棣华医生的侄女,博卡的生活轨迹自 小就与叔叔这段跨越山海、把生命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故事紧密相连。 2025年4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嘉宾参观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新华社记者 曹 阳摄 2015年9月,小林宽澄(中)、 ...
一抹长“红”映侨史(侨·博物馆③)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3 22:45
图为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红色外墙格外醒目。 本文图片均由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供图 20世纪20年代旅俄华侨刘泽荣使用过的俄文打字机(局部)。 今年端午假期,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举办的端午民俗活动现场。 俄罗斯青少年们在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品尝粽子,欢度"六一"和端午节。 红——是人们对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的第一印象。 这座紧邻黑龙江的纪念馆,是一座长长的二层建筑,从远走近纪念馆,一定会被耀眼的红色墙体外观吸 引;走进馆内,才发现"红色"也是这座纪念馆的内核。 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展示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坐落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的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既守护着百年前旅俄侨胞的红色历史与乡愁记忆,也搭建起当代跨国情谊的对话 平台。 一枚勋章背后的红色记忆 在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内,展柜里的一枚金色勋章引人注目。白金色的列宁头像居于勋章中央,目光深 邃。金灿灿的麦穗环绕头像,右上方一面飘扬的红旗上镌刻金色俄文"列宁",左侧红星闪耀,底部红色 的镰刀锤子图案庄重醒目。 这枚象征苏联最高荣誉的列宁勋章,穿透岁月,记载着20世纪40年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归侨空 军少将唐铎的荣光。 1925年,21岁的唐铎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研学营到南溪山医院参观交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0 16:28
在南溪山医院大礼堂,代表团一行还共同观看了由中国广西广播电视台和越南国家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 录片《南溪河畔Ⅱ》,节目采用大量真实的历史影像、照片、文献档案,结合现场拍摄、情景再现,真 实详尽地重现出一幕幕感人场景。 中新网桂林5月20日电(李金戈)5月19日,约120名中越青年代表,在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左向蕾及共 青团中央国际部亚非处、共青团广西区委、共青团桂林市委有关代表的陪同下,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溪山医院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据了解,5月17日至23日,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在广西、广 东举办,来自越南海防、广宁、谅山、高平、河江5个省市的75名青年参加研学活动。研学营主题为"追 随革命理想,携手开创未来",由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主办,共青团广西区委、共青团 广东省委联合主办,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团广州市委承办。 在医院院史陈列馆内,泛黄的档案、斑驳的实物和珍贵的历史影像,将代表团带回那段峥嵘岁月。南溪 山医院党委书记柳宏林介绍,南溪山医院始建于1968年,前身为中国桂林南溪山医院,于1968年在桂林 组建的国家级援越抗美后方国际医院,援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