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审美力
icon
Search documents
瑞承:AI抢不走的本事,才是你的铁饭碗!
Jin Tou Wang· 2025-07-07 08:49
当ChatGPT写出获奖小说,Midjourney画出参展画作,AI医生诊断准确率超过资深医师时,很多人慌了:人类 还剩什么价值?其实答案很简单——那些AI学不会的本事,恰恰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审美力、共情 力、创造力,这三样藏在人性深处的能力,不仅不会被技术取代,反而会在AI时代愈发金贵。 审美力:AI学不会的心灵解码器 AI能模仿毕加索的笔触,设计出米兰时装周同款礼服,却永远读不懂八大山人画中残荷的悲怆。那几笔枯 墨里,藏着画家国破家亡的痛,藏着中国人留白即天地的哲学,藏着千百年文化浸润的审美基因——这些不 是算法能拆解的数据,而是人类用心灵与世界对话的密码。想养出这种能力,不用非得啃艺术史。多去美 术馆发呆,看老电影时琢磨镜头里的光影,甚至给家里插束花时想想色彩怎么搭;读点美学小书,知道什么 是黄金分割,为什么中国画爱留白;听音乐会时联想画面,读诗时琢磨怎么变成一幅画——慢慢就会发现, 审美不是选哪个滤镜,而是让眼睛和心灵一起变敏锐。 共情力:AI跨不过的温度门槛 AI医生能精准报出化验单数据,却握不住病人发抖的手说我懂你的怕;AI班主任能算出学生的分数波动,却 看不出孩子低头时藏在刘海里的委屈。人类 ...
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艺坛走笔)
Ren Min Ri Bao· 2025-05-04 21:52
不久前,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一个情景令我动容——多媒体技术点亮了美术作品《不灭的明 灯》中的灯光,伟人的青春理想与革命壮志迸发出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经典图像以新方式呈现,不仅 让人眼前一亮,也折射出美术创作面临的新命题——如何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这不仅关涉创作内涵 的深化,也关乎创作形式、创作理念的转化。 如今,美术跨界成为新趋势,青年的加入则为跨界带来更多可能。前不久,一场关于材料微结构的美学 大赛征集活动吸引了来自材料科学等领域的140多家单位参与,绝大多数投稿人是青年。他们借助显微 镜,从科学中探寻美学,为科艺融合注入新活力。这启示我们,跨界融合之路上,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 要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平视世界"的姿态,构建独特的审美经验。他们既能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感知东 方美学的深邃,也能去往国外的美术馆,领略他国文化的魅力,其审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重塑着艺术 创作的维度,也让艺术家不断思考"在地性"与"全球性"的交融。审美的开放性并非文化失焦,而是多元 共生;"平视世界"不是消解差异,而是建立对话。保持与青年同向的目光,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会绽放 出新的时代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