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总额法与净额法
icon
Search documents
*ST宇顺: 深圳正一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对《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问询函》的回复意见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26 16:50
关于对《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问询函》 的回复意见 深圳正一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关于对《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问询函》 的回复意见 深圳证券交易所: 由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顺电子""公司")转来的深圳 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关于对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 告的问询函》(公司部年报问询函〔2025〕131 号)已收悉。现对问询函中需要我所 说明的事项答复如下: 宇顺电子 2024 年审项目由本所承做并于 4 月 28 日出具审计报告,现就该项目承 接、过程和事务所质量控制和业务管理等详细说明如下: 为其 2024 年报审计机构;同时我们在获悉宇顺电子有意更换年审机构时,即与被审 计单位接触、洽谈,根据本所业务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制度和工作安排,成立了宇顺电 子年审项目组,并安排人员就承接该项目进行前期立项调查、风险评估、尽调等工作。 略和审计计划,并将其中关于时间范围和时间节点等与宇顺公司董事会进行沟通达到 一致、并提请其提供必要的配合: 所公告前安排成员进场执行风险评估、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状况等 尽调工作,公告后第一时间进行前后任沟 ...
财务内控漏洞频现 收入确认“变脸” 瑞达期货多次遭监管处罚
2025年一季度,瑞达期货(002961)股份有限公司(002961)以营收、净利双增的亮眼业绩领跑上市类期 货公司。然而,光鲜财报难掩其内控隐忧——4月30日,厦门证监局向瑞达期货发出一纸罚单,直指其 子公司瑞达新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该子公司以前年度部分贸易类业务收入确 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导致公司有关年度定期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不准确。 与此同时,瑞达期货董事长林志斌、总经理葛昶、财务总监曾永红和首席风险官杨明东一并被采取出具 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当日,深交所也向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下发监管函,指出高管未能恪尽职守、 履行忠实勤勉义务。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该公司2024年以来第四次公开"领罚"。行业人士认为,少数 期货公司屡屡受罚往往是由于其重业务、轻合规的短视思维,未建立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严监严管相适 应的合规文化。 在2022年的合并利润表中,瑞达期货原本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将整笔交易总金额计入营业收入;调整 后采用净额法,仅将赚取的差价部分确认为营业收入。这一调整导致公司2022年相关定期报告合并利润 表中的营业总收入、总支出分别减少7721.19万元。 具体来看,第一季度 ...
超30家差错更正!总额法改净额法立竿见影,数十家上市公司营收“瘦身”
证券时报· 2025-06-05 08:03
以下文章来源于e公司 ,作者证券时报 胡敏文 e公司 . e公司,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产品,立志打造A股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提供7x24小时上市公司标准化快讯,针对可能 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主题概念、行业事件及时采访二次解读,从投资者需求出发,直播上市公司有价值的活动、会议。 那么,为何近期上市公司频繁出现总额法与净额法的使用纠偏?当上市公司因改用净额法致使营收规模大幅"缩水"时,投资者该如何校准自己 的估值判断呢? 2025年以来,A股上演收入确认"大洗牌"。 *ST沪科对农产品贸易业务"动刀",将收入核算方式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直接导致2024年1—9月营收锐减九成以上;特锐德对充电运营业务中 的电费收入确认规则进行重新认定,调减2023年度营业收入19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在会计差错更正相关公告中,宣布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更正后 收入合计调减过百亿元。 这也是近年监管重点核查领域。ST舜天、ST华闻、中泰化学等多家上市公司,就曾因错误适用总额法导致收入核算不准确,而受到监管部门的 处罚。 年内超30家差错更正 梳理多家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 ...
总额法改净额法立竿见影数十家上市公司营收“瘦身”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4 17:40
*ST沪科对农产品贸易业务"动刀",将收入核算方式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直接导致2024年1—9月营收 锐减九成以上;特锐德对充电运营业务中的电费收入确认规则进行重新认定,调减2023年度营业收入19 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在会计差错更正相关公告中,宣布收入 确认方法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更正后收入合计调减过百亿元。 这也是近年监管重点核查领域。ST舜天、ST华闻、中泰化学等多家上市公司,就曾因错误适用总额法 导致收入核算不准确,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那么,为何近期上市公司频繁出现总额法与净额法的使用纠偏?当上市公司因改用净额法致使营收规模 大幅"缩水"时,投资者该如何校准自己的估值判断呢? 年内超30家差错更正 2025年以来,A股上演收入确认"大洗牌"。 梳理多家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发现,与总额法/净额法相关的差错主要集中在以下业务领域: 一是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与供应链贸易。贸易业务是收入确认方法误用的高发区。以万向钱潮为例, 其对部分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后,直接导致2024年1—9月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 步调减14.62亿元。 这类调 ...
总额法or净额法?一IPO项目被问了几轮
梧桐树下V· 2024-11-27 14:48
文/梧桐兄弟 武汉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1075)申报北交所IPO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现已完成三轮问询,即将上会。公司本次IPO拟募资1.34亿余元。 公司注册地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于2005年2月22日,于2014年8月15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于2020年期间调至创新层。公司证券简称为"宏海科技",证券代 码为"831075",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0,000万元。 本次发行前,周宏持股51.85%,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为周子依,系周宏的女儿。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宏、周子依父女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70.12%, 一致行动人王蔚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 0.76%,实际控制人可以支配的公司股权比例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及相关主体受到全国股转公司自律监管措施的情况如下: 2023年8月1日,全国股转公司下达《关于对武汉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的监管工作提示》(公司一部提示[2023]588 号), 因实际控制人周宏的配 偶王蔚于2017年2 月23日通过做市交易持有公司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公司未及时披露一致行动人变更公告, 而对公司及董事长周宏、时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