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

Search documents
又见丨一家12人 11条枪 一棵枣树上的抗战史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7-12 07:20
这张老照片,很有意思。1944年春天照的,它有一个名字,《一树的八路军》。您瞅瞅,除了左下角这 小女孩,其余11人,全是八路军,他们是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树下最右边的这位男子,叫王正南,那会儿是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七团参谋长。他的人生轨迹就像 抗战洪流的缩影: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后来干到国民党部队营长,但在1939年他毅然脱离国民党部 队,回到家乡山东肥城拉起一支抗日游击队,进而加入八路军,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照片已经黄了旧了破损了,可咱们今天再看它,照片里透出来的热乎劲儿还在往外冒。那不是别的,是 这一家子,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年月里,拿自己的身体当柴火,给脚下的这片土地点起来的一点亮 儿。 所以啊,这不只是一棵枣树,它更是一棵"家国树",它就这么杵着,像是要告诉我们:家是国的魂,国 是家的根;而他们,是枝头不肯凋零的春。观看视频》》 监制丨郑秀国 制片人丨王珏 总台观察员丨曹梓 编导丨姚文帅 剪辑丨陈浩 编辑丨王佳敬 黄韵嘉 摄像丨 生放 王蜂 总台记者丨朱世松 康骏驰 [ 责编:杨煜 ] 其余的各位是他的叔父,他的四位亲兄弟,两位堂弟,还有两位表弟。好家伙,一大家子!都是跟着王 正南,前后 ...
寻访上海抗战遗迹|里弄民居承载着普通人的抗战记忆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9 23:0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城市各处留下了当年的抗战历史遗迹。在"寻访上海抗战遗迹"系 列稿件中,我们来到历史现场,回望80多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那些时刻。 上海的石库门里弄纵横交错,嵌套复杂,为抗战时期的隐蔽战线发展提供了天然屏障。在留存至今的上海里弄民居里,隐藏着抗战秘史。 1937年8月,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在福煦路多福里(今延安中路504弄)成立。这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房 屋,底楼东厢房是会客室,二楼东厢房是卧室,后楼是报务员、译电员宿舍,楼梯拐角处的墙上挂着一架电话机。 多福里外观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9年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以下简称"八办")的活动是公开的,李克农、潘汉年、刘少文曾先后任主任,主要工作是同社会各 界人士和抗日人民团体建立联系;出版《内部通讯》《民族公论》《文献》等刊物,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八路军、新四军采购物资和 器材。日军占领上海后,租界成为"孤岛"。"八办"迁至萨坡赛路264号(今淡水路192号),并转入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多地举行纪念活动 祭奠英烈缅怀遇难同胞
Yang Shi Wang· 2025-07-07 07:12
多地举行纪念活动 祭奠英烈缅怀遇难同胞 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是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从那时起,"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 炮火共赴国难",并最终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北京: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今天举行 7月7日上午,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仪式,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开幕 式也同时举行。 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开幕式同时举行。主题展将于7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通过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 +历史场景,结合科技手段的布展方式,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伟大历程。展出照片超过1500张,文物超过3200件。 为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此次还特别设立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切缅怀抗战英烈等专区。本次展览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总台记者 何畅:今天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在这里举行。参与这次仪式的600人,其中包括抗战将领遗属代表和抗 ...
“抗战中的武汉” 走进今年高考语文卷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08 00:43
6月7日上午11时50分,来自武汉六中的考生陈俊浩欢快地走出武汉二中考场。他说:"阅读材料里的史实直接与湖北武汉相关,作为土 生土长的武汉人,我当时就产生了强烈共鸣。在作文论述'青年应该勇敢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的这部分中,我就采用了我们武汉、我们 这座英雄城市的抗疫故事作为论述材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邦和介绍,高考作文题目给出的三段文字都写于中华民族遭遇侵略灾难深重的年代。艾青的《我爱这土 地》写于1938年,穆旦的《赞美》写于1941年12月,老舍的《鼓书艺人》虽然是1948年至1949年间写于纽约,但这一段内容是写1938年一 位鼓书艺人带家人登上民生号小江轮,在日寇轰炸下逃难重庆的艰难经历。 谭邦和表示,武汉和湖北在那场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张靓认为,这次高考作文是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抗战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脚 下,武汉是世界认识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老舍和艾青1938年都在武汉 得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中有老舍和艾青的抗战作品,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表示,武汉是1938年"战时首都",全国文 化界名人齐聚武 ...
“枪声一响,我们连队所有战士向敌人冲去”(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聆听孔宪德讲述战争年代的 故事。 以上图片均为曹静怡摄 军装、纪念章、老照片、回忆录……得知一群孩子要来,孔宪德特意交代儿子孔毅把家中的老物件找出 来。"多和年轻人交流,才能将红色精神更好传承下去。"离休之后的孔宪德,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今年97岁的孔宪德,出生于山东临朐,是一位因战七级残疾军人,也是一位抗战老兵,现定居浙江金 华。上个月,在清明节主题活动上,来自金华市婺城区的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给孔宪德献上鲜花。 那天,好几个月没有出门的孔宪德,执意坐着轮椅来到现场,他佩戴奖章,身着军装,还特意录制了一 段祝福视频。 为什么参军? "闹饥荒,日伪军抢粮食,家中6口人都饿死了" 5月初,一群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系着红领巾,手捧鲜花,按响了孔宪德家的门铃。 孔宪德敬礼。 孔宪德倚在沙发上,孩子们围坐在他身旁,听他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那时候孔宪德山东老家闹饥荒, 日伪军进犯,百姓家的炉灶内凡是没有蛛网的,说明家里有粮食,必须交出来。 回想起这些事,他既愤怒又伤感:"闹饥荒,日伪军抢粮食,家中6口人都饿死了。"后来,16岁的孔宪 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八路军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