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教育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助力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
news flash· 2025-06-18 11:57
智通财经6月18日电,教育部17日在重庆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西南片区调 研座谈会。会议强调,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助力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助推产业 升级,培育更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长带,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要昂起高等教育龙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增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经济 社会匹配度,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 体,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开放自主灵活有效的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助力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 ...
凝聚政党力量,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22:31
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委员、柏威夏省省长、"柬中友好青年之家"主席金烈提表示,在世界动荡变革时期, 亚洲展现出合作与发展的活力弥足珍贵。柬方视中国为值得信赖的战略伙伴,愿积极参与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对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发挥政党渠道作用,携 手地区各方共同促进亚洲的开放、和平与包容。 "中国爱好和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化和外交传统传承至今,为亚洲和平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和信 心。"印度尼西亚大印尼行动党秘书长、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穆扎尼表示,印尼愿同中国及地区各国在政 治、社会和经济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支撑区域稳定与发展,携手将亚洲建设成充满希望的 美好家园。 "为周边国家政党提供重要借鉴" 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运动—自由民主党(以下简称"乌自民党") 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乌自民党主席海托夫表示,交流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增进政党互信、深化经验 交流、建立基于互利互信的新型政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维护地 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海托夫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和 平与发展的关键 ...
记者手记丨扬帆共启新航途
Xin Hua She· 2025-04-20 17:15
2013年秋,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同周 边国家友好合作开辟新境界。2025年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 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是习近平主席谈到同周边国家关系时常说的一句话。倏忽十二载,一 次次跨越山海,一次次交流对话,中国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硕果累 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洲正站在实现整体振兴新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 与周边国家如何建设共同家园,携手迈向现代化?亚洲区域合作如何持续深化,更好造福人民?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是植根五千多年文明的深邃思考,是应对变乱交织国际局势的战略抉 择,是把握时代潮流、引领发展进步的魄力担当。 高规格特殊礼遇,展现着深化友谊的真诚意愿。 4月,东南亚繁花满树,青翠满目。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后不久,习近平主席2025年首次出 访踏上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书写大国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天三国,数十场活动,成果丰硕。那些盛情的场面、真挚的话语、灿烂的笑容,汇聚成亲诚惠 容的悠扬旋 ...
政策跟踪 |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4-14 11:42
贾东旭 高级宏观分析师 侯倩楠 宏观分析师 联系人: 侯倩楠 报告正文 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 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 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会议强调,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 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 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 来。 二、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4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 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 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 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在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