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态阳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液态阳光”,释放西部能源红利
Ke Ji Ri Bao· 2025-07-02 18:39
为响应国家能源转型重大需求,兰州大学成立氢能与低碳中心,旨在探索更多能源利用的途径,构建西 部氢能发展共同体。 "我们提出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或化学品加以利用,从而通过适宜技术高效、便捷地使用绿电。"李灿表 示,从利用新能源电力制氢到储氢、运氢、用氢等不同环节,可能带动上万亿规模的产业。 "但氢气气体密度很低,储存运输非常麻烦,将水直接电解为氢气进行储运难以落地。"李灿表示,"液 态阳光"作为解决方案,既契合了工业减碳目标,又可实现氢能源的高效储存和运输。 "液态阳光"技术在甘肃省成功实施全球首套千吨级甲醇规模化合成示范工程,并通过鉴定;2024年,全 球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燃料合成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启动建设,该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在甘肃敦煌的广阔沙地上,矗立着一座260米的高塔,它的周围环绕着12000多面定日镜。利用太阳能, 这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能够24小时不间断发电。 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西部独有的"能源红利",有了丰沛的电能,高效率、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气成为 可能。 "我们早在2018年合作研发成功的碱水电解槽,每小时可生产一千立方米氢气,与当时国际先进技术比 肩。"在 ...
C1 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谭天伟等人提出保障原料供应、提升碳转化率等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工历史发展对工业进步至关重要,促成了各种化学品、材料和产品的商业化生产。然而,目前的化 学生产过程严重依赖化石资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激增、资源枯竭等问题。 近年来,以合成生物驱动的生物制造快速发展,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作为一种新型制造范式,生物 制造不仅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人类健康、材料创新等领域带来 了革命性机遇。 生物制造是以微生物细胞或以酶蛋白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品合成、或以生物质为原料转化合成能源化学 品与材料,促使能源与化学品脱离石油化学工业路线的新模式。 当前,C1 底物已成为生物制造领 域的首选原料,因其天然丰富、成本效益高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力而备受关注 。 【SynBioCon】 获悉,近日, 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雍进、西 安交通大学费强等 人合作综述了 C1 生物制造商业化面临的关键经济和技术障碍 ;此外,还揭示了 提升成本竞争力的可行路线图,强调了其作为传统化学生产的可扩展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在促进碳 中和方面具有的潜力。 图 | 从化学合成到生物制造的转变 1、注重碳转化效率提升 C1 生物制造利用 CO₂、CO、CH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