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需求侧改革
icon
Search documents
杨涛:做好科技金融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Xin Jing Bao· 2025-07-12 07:19
7月11日,2025贝壳财经年会"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在北京召开。在"科创与金融共振,北交所助 力新'质'先锋"分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做好科技金融不 仅是简单增加科技金融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规模,而是同步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真正有所创新和突破。 金融支持科创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多个痛点有待解决 "从科技金融供给侧进一步推动改革和完善,其中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创新。"杨涛指出,创投作为科技金 融的主力军,始终是我们讨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主战场。 杨涛指出,在发展当中,我国创投行业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当前也积累了丰富的探索实践与经验,但同 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与支持科创高风险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规模质量功能等严重不足,所以要延伸 出各种各样需要探讨的体制机制创新。 从供给侧方面来看,银行业是重要的支持主体。杨涛指出,银行也需要探讨如何进一步更好地打造专营 机构。而专营机构一方面有利于探索适应科技金融需求的组织体系,与原有的组织体系有一定的差异;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中力量做特定的事情,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同时有助于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 能力。 尽管当前银行不断加强科 ...
身份证消费补贴25%:李稻葵的万亿刺激计划能激活内需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09:00
2025年五一假期前夕,清华大学经济学家李稻葵的一则建议引发热议:他呼吁政府发放1万亿元消费补贴,消费者凭身份证消费即可享受25%的折扣。这一 提议迅速登上热搜,支持者认为这是"精准救市",反对者则质疑其"治标不治本"。在出口受限、内需疲软的当下,这一政策究竟能否撬动消费引擎?北京、 上海等富裕城市的消费数据为何逆势下滑?刺激消费的关键是"发钱"还是"增收"?本文将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政策逻辑,深度剖析这一争议性议题。 一、1元补贴撬动4元消费:乘数效应是否足够? 李稻葵的核心逻辑在于"补贴乘数效应"。他认为,1元财政补贴可带动4元居民消费,中央财政若投入2000亿元,最终可拉动1万亿元消费规模,并通过税收 回流实现财政平衡。这一模型基于地方经验:杭州、上海等地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达3-4倍,欠发达地区甚至更高。 然而,这一逻辑面临两大质疑: 1. 消费意愿的"天花板":2024年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13%-14%,即使在高补贴刺激下,耐用品消费(如汽车、家电)仍低 迷。若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改善,补贴可能仅用于必需品,难以激活大宗消费。 2.结构失衡的"隐形门槛":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