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校博物馆开放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发挥高校博物馆文化亲和力
Ren Min Ri Bao· 2025-09-19 02:45
Group 1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public interest in university museums, showcasing rare exhibits that were previously hidden within campus settings [1][2] - University museums serve as cultural treasures, providing unique value in dissemina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istorical culture, supported by rich academic foundations [1][2] - Many university museums have extensive collections,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s Sackler Museum with over 13,000 items and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 textbook museum with over 30,000 textbooks, reflecting the academic core of the institutions [1] Group 2 - To enhance public access to cultural treasures, universities need to explore more flexible opening mechanisms while balancing teaching order and social service capabilities [2] - Some universities are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designated public visiting hours that do not interfere with teaching activities [2] -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exhibition methods, like the virtual inquiry system develop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help bridge the gap between academic resources and the public [3] Group 3 - Opening university museums to the public is seen a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public image, encouraging more universities to innovate and optimize their cultural resources [3]
发挥高校博物馆文化亲和力(微观)
Ren Min Ri Bao· 2025-09-18 22:12
"妈妈你看,这架大飞机曾多次击落日军飞机!"前不久,笔者带孩子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航 空航天博物馆内看到一架绰号"黑寡妇"的战斗机。该机型目前世界上仅存两架,另一架布展于美国。近 来,在"博物馆热"的影响下,越来越多"藏"在大学校园里的珍贵展品走进公众视野。 高校博物馆是一座文化富矿,在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方面有独特价值。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不少 高校收藏了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有1.3万余件藏品,常设展览不仅包括考古成果,还有中国考 古教学标本等;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藏有自晚清以来的3万多册教材;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 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总数达1万余件……参观一所高校博 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所大学的学术内核,可以迅速领略到某一领域的知识脉络。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珍 贵的藏品,还有一代代学者求知、探索的历程。 高校博物馆扎根于深厚的学术土壤,所办的展览天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研究者相对友好,对普通参 观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想服务好更广泛的受众,还得在通俗化上下更大功夫,讲好前沿科研成果创新的 故事,使之具有更强的文化亲和力。 ...
暑假一起去逛博物馆,22所首都高校43个博物馆向中小学生开放
Xin Jing Bao· 2025-07-10 12:47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学生董丰宁在昆虫化石标本馆看到了方寸之间的历史痕迹,"知识不再只是书本 上的平面图,可以隔着密封袋拿起化石感受它的重量,还可以观察它的厚度和凹凸的纹路。" 暑假开启,中小学生们今年有了更多的好去处。7月10日,2025年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在首 都师范大学正式开启,22所首都高校将在今年暑假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43个校内博物馆。记者 了解到,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北京教育新地图"小程序查看所有开放的高校博物馆信息,并在 线下完成打卡,形成自己专属的成长地图。 高中生走进大学博物馆长见识 观察昆虫化石,听老师讲解昆虫的"隐身术";触摸不同的石头,猜测到底是哪种岩石;欣赏书法作品, 亲手体验瓦当拓印……当天上午,来自北师大二附中、北京第十三中学的学生们来到了首都师范大学, 在校园不同的博物馆间穿梭,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这个暑假首都师范大学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了校内7个博物馆,通过安排专业讲 解员、提供科普课程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参与者在博物馆真正有所收获。 北师大二附中高一学生邱悦可告诉记者,自己对地质博物馆印象最深刻,"我的选科就是地理, ...
高校博物馆:欲出“象牙塔”,谁来推一把
本报记者 孙颖 前不久,5·18国际博物馆日,首都各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校博物馆也不例外,有的开放夜场、有的举办互动体验活动、有 的免预约参观……掀起一波高校博物馆参观热。 "大学里的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博热潮中的打卡新地标。回归日常后,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象牙塔"?多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高校博物馆 面向社会开放,依旧存在场地空间、人员编制、运营资金等方面不足,预约通道"藏"得深,"门槛"有点儿高,"开放"依旧"不解渴"。 清华艺博内的超长台阶空间非常震撼。 学院路科普营在北京林业大学启动。 市民在北林大博物馆参观。 宝藏多 博物馆汇聚一流藏品 截至目前,首都共有27所高校建设了各类博物馆48家,他们依托大学学科设置建设,其藏品有着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有些堪比国家 乃至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藏品。 5月24日,北京林业大学开放日,记者走进北林大博物馆,中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海南长臂猿与你对望,中国现存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衬 得边上的大熊猫都显得娇小,林中之王东北虎和中国特有珍稀虎种华南虎在这里"和谐相处"…… "截至去年底,我们馆藏各类标本35万份,其中动物标本2000余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4种,包括仅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