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率检测

Search documents
降AI率,咋比写论文还难
Xin Jing Bao· 2025-06-17 00:08
新京报记者 李聪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毕业论文写完那天,王子依进行第一次AIGC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比例,以下简称AI率)检测。结果给了她重重一击:论文被系统判定70%为AI生成。 过去两年,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将毕业论文的AI率纳入毕业答辩流程,并设置比率红线。 但许多学生发现,AI率检测结果并不稳定:不同平台差别大,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写得越规范、用词越准确,AI率反而越高。有人引用公式、法条、经 典文章被判"AI生成",有人连致谢也被标红。 一边是学生想尽办法"降AI率""向AI证明自己不是AI"才能参与答辩。模糊的判定标准下,还催生出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另一边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感知和把握AI"介入"。查还是不查、用还是不用、在哪个阶段使用算"作弊"?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 这一学术监管难题,正在困扰全球教育系统。AI率检测似乎在帮助识别"人"与"机器"的边界,但已有不少教师开始反思,当论文写作正好落入AI最擅长的 范围时,当前的考核,是否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 降AI率,比写论文还难? 直到答辩前一周,王子依仍深陷AI率的困扰。 她就读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 ...
2025届毕业生已经和AI合体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13:15
不同地区的多位毕业生告诉经济观察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他们或深或浅都用过AI工具,常见和基础的使用场景包括用AI 进行文献整理、语言翻译、搭建文章框架、概念搜索、文本处 理、论文降重、语言润色等。 作者:冯雨晨 封图:图虫创意 2025年毕业季,在论文正式答辩前,复旦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王芝收到学校发来的一封邮件,要求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AI工具,需在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披露使用AI工具的信息。 2024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教务处曾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 的规定(试行)》,禁止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论文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 具;禁止使用AI生成或修改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和图像;禁止直接使用AI生成的正文文本、致谢 等内容;禁止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王芝和她的很多同学都"犯规"了。王芝将数份文献资料中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出 来,然后提供给AI生成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坦白说,AI写出来的效果比我自己写的好很多,目前在实习,没那么多时间对大量文献要点进行 整理表达,这是比较省时间的现实选择。"王芝说。 一所北京重点高校的研 ...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Yang Guang Wang· 2025-05-18 00:57
今年4月,江西某高校的大四毕业生杨同学,在某论文检测平台对论文查重,查重日期仅相距一天,在同一平台对同一文档的AI检测率却截然不同。此 前AI检测通过了的内容却在次日AI率检测时被标注成疑似AI片段,导致AI检测率上升。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生成 论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简单的文本润色到完整的学术论文撰写,AI工具已经能生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学术内容。这一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 广泛讨论。 部分高校也提出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这意味着,若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 能面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的情况。但有学者和学生反映,自己经过田野调查撰写的论文,竟被检测系统判定为"高AI率"。如何避免AI检测论 文造成的"误判"? 这位副教授直言,AI检测工具不应成为判定论文学术性的硬性标准。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论文降AI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经验分享 帖,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评论和留言中称,自己为了降低AI率花费达上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