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Search documents
焦点访谈|建院百年 读懂故宫背后的文脉赓续与时代新篇
Yang Shi Wang· 2025-10-10 13:34
与以往不同,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的故宫,因建院百年的特殊节点更添厚重与热闹。红墙黄瓦间,"寻史""看展"成为游客的热切期盼,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 之约在假期里上演。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建院一百周年的辉煌时刻。从1925年乾清门前那声开启民享时代的宣告到今天,这座矗立在 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圣殿,在百年间见证了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共享的伟大跨越。在这百年的时间长河里,有文物修复科技与匠心的代代传承,更有如今"数 字故宫""活力故宫"与世界文明的深度对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百年博物院,读懂它背后的文脉赓续与时代新篇。 与太和殿前的热闹场景相呼应,此刻午门城楼上的"百年守护"特展正迎来八方宾客。作为故宫百年院庆的核心展览,"百年守护"展从195万件(套)院藏文 物中精选200件(套)珍品,其中,《伯远帖》《五牛图》《清明上河图》三件国宝齐聚。它们都曾历经时代动荡与流转,或险些流落海外,或在岁月中受 损,最后都在国家力量的倾力抢救与守护下回归故宫。如今,《清明上河图》已是故宫百年院史的"代言人";作为乾隆皇帝三希堂瑰宝之一的《伯远帖》和 传世最早的纸本绘画《五牛图》都在 ...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Yang Shi Wang· 2025-10-10 12:25
与会嘉宾表示,故宫是历史中国的独特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故宫博物院在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走过了诚敬典守、匠心传承的一百年。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担负起的历史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 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情怀,真正让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 ...
新华时评丨守护一脉文渊 续写百年辉煌
Xin Hua She· 2025-10-10 10:56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守护一脉文渊 续写百年辉煌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今天,故宫博物院100岁了。这是我国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她是历史的故宫:宫殿建筑始建于600多年前,藏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195万件(套)国之瑰宝, 经历过抗日烽烟,见证过开国大典,亲历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迁。 她也是新时代的故宫: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文物医院",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近2万种文创 产品琳琅满目,数字故宫全天候展示顶级文物建筑,融汇中外的精品展览引人徜徉。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数千年的中华文化, 让故宫积淀深厚、文脉绵长;一百年的诚敬典守,让故宫弦歌不辍、守正创新。 站在建院100周年的崭新起点,回望红墙黄瓦下一代代故宫守护者的执着勇毅,更应继承他们丰厚的精 神财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择中立宫""中轴对称"的智慧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和合之道;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坚守中,学 习"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冷板凳精神;从抗战时期"南迁北归,以身护宝"的故事里,理解百 折不挠、赓续文脉的家国情 ...
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博物院:故宫百年,何以“新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0 03:07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王诗尧)今天,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核心位置的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它的100 岁生日。 这里的朱墙金瓦,见证过六百年紫禁城的历史,见证过两个王朝的兴衰,见证过二十四位皇帝的更替。 而最近这一百年,无疑是它漫长生命中最富戏剧性的转折—— 从森严的帝王禁苑蜕变为人民的文化殿堂,从封闭的权力象征转型为开放的文化空间,从中国的故宫成 长为世界的故宫。 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百岁故宫还在不断实现"新生"。 故宫的百年焕新,远不止于"开门迎客"那么简单。它更核心的成就,在于完成了自身身份的深刻蜕变: 从一个陈列古董的"文物仓库",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活体"。 过去的故宫,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巨大的文物保管所,强调的是"保护"而非"活化";今天的故宫,则是 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有机体、一位高超的"故事讲述者",它不仅在保存历史,更在创造新的文化生命 力。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的当代传承,让沉睡的文物在鲜活的历史叙事中"醒"过 来;故宫文创产品,将古典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因此朝珠变成了耳机,御批成了书签尺,紫禁城也从被 仰视的符号,变成了可拥抱的潮流;各类特展、讲座、教育 ...
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
Xin Hua She· 2025-10-10 01:44
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5000多年文 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何以故宫?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杨湛菲、徐壮)2025年10月10日,在世界的目光中,故宫这座独一无 二的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 中轴线上三大殿的恢宏庄严、东西六宫的精致巧思、乾隆花园的江南秀美;御花园的藻井精美绝 伦、太和殿屋脊的走兽栩栩如生,装点建筑的彩画富丽考究…… 赏不完的文物—— 珍宝馆系统陈列清宫旧藏奇珍异宝,钟表馆展现中西合璧之美,慈宁宫雕塑馆记录中国古代雕塑发 展,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风云沧桑,带人深入百年前的文明现场。 品不尽的历史—— "故宫"一词,意指旧时或前朝的宫殿。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故宫"成为指称明清两 朝皇宫"紫禁城"的专有名词。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宫"是保护对象,"院"是管理机构。同时, 人们又习惯于用"故宫"一词来简称"故宫博物院"。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故宫",人们缘何总怀有这样的梦想? 历经600多年兴衰荣辱,这里收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195万件(套)国之瑰宝,蔚为大观; 2009年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 ...
双节假期太原直属文博场馆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9 07:33
双节假期太原直属文博场馆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太原10月9日电 (记者 胡健)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直属的21处文博场馆为 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游客接待量与门票收入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假期伊始,太原市文物局便将安全置于首位。各场馆全面排查隐患,利用大数据预判客流,制定科学方 案,并在天龙山、龙山、晋祠公园湖边等危险区域加强警示防护。针对晋祠圣母殿前、双塔牡丹园等易 拥堵点位,增派安保力量疏导客流。北齐壁画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等实行免费预约控流,其他场馆实 时监控预警,确保假期文物与游客安全。 面对激增的客流,各文博场馆普遍延长开放时间,北齐壁画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等更是取消例行闭 馆。晋祠博物馆等增设通道、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特殊群体,并加强保洁频次。全体工作人员坚守一线, 实行网格化管理,志愿者服务也随处可见。 双节期间,太原各文博场馆精心策划,推出75场主题社教活动和167个线上线下展览,让历史文化遗 产"活"起来。 双节期间,山西太原晋商博物院推出夜游活动。晋商博物院 提供 晋商博物院作为全省首家夜间开放博物馆,推出"古院新韵·潮玩国庆夜"系列活动,将国潮戏曲、主 ...
以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未来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01:11
晨光漫过太和殿层叠的琉璃屋顶,紫禁城的红墙黄瓦熠熠生辉,深沉而生动。当阳光为这座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披上华彩,605岁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 第一百个春秋。 历史和现实,在此刻交汇。午门展厅,观众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渴慕和崇敬,凝神观看《清明上河图》 《伯远帖》《五牛图》等文物珍品。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特展"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 院",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从昔日的皇家禁宫,到今日承载亿万民众文化向往的现代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是中国博物馆事 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辉煌的缩影。它见证着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讲述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故事。 新时代以来,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巍峨殿堂,书写着典守文脉、服务人民、活化利用的崭新篇 章。 典守文脉,用生命守护国宝 截至2024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超过195万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文物清理深化和延续 的成果。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化瑰宝,蔚为大观。 近百年来,故宫博物院进行过5次文物清理工作。从2014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了对甲骨、明清尺 牍、清宫老照片等15个大 ...
考古现场,如何“搬”进博物馆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00:05
是展馆,更是见证 "就连考古发掘工具都有,这个博物馆是真想教会我考古。" "是一本解读良渚文明发展脉络的'编年史书'。" ………… 最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自2025年5月18日开馆以 来,馆内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和稻浪翻滚的生态农田之间,玉架山考古博 物馆恰似一条纽带,串联起一曲跨越千年的时空交响。这座考古博物馆有什么特殊之处?缘何好评连 连? 读懂良渚文明"演进图景" 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是"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学家严文明曾这样论证它的重要性: 玉架山遗址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是目前所见唯一贯穿1000年良渚文明演进历程的遗 迹。 今天,我们看到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 山遗址厅等展厅,精选1800件(套)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多数展品为首次亮相。 展厅内,无论是按年代排序的陶器墙,还是复原的环壕形态,都可以让观众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剖面和 发掘平面,深入了解玉架山遗址的营建过程和良渚文化的兴衰历程。 整个遗址由6个相邻环壕围沟组成,其内有人工堆积的 ...
海南各地旅文活动让传统节日焕新彩
Hai Nan Ri Bao· 2025-10-07 00:56
国风与民俗交织,让中秋更有文化韵味。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国风游园"为主线,打造沉浸式文化盛 宴。天涯石区域的礼乐投壶、好运福鼓、猜灯谜等互动游戏吸引众多游客。当晚,天涯海角还与峨眉山 景区直播连线,让游客云端共赏"海上明月"与"峨眉夜月"。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一场"月映千载・情寄中秋"文化雅集。上午9时起,对诗区围 绕"月"字展开创作,灯谜区家长孩子共同解谜;"中秋溯源・文化讲堂"上,讲师生动讲解中秋起源与民 俗,趣味问答让孩子们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这场活动以"月"为媒,让传统节日文化在互动中扎根,也彰 显了博物馆"文化客厅"的社会教育功能。 海南各地旅文活动让传统节日焕新彩 月映琼岛 双节同庆 海南日报海口10月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台风"麦德姆"的狂风暴雨给 海南带来短暂影响,但风雨过后终见晴空。10月6日中秋节,海南全省各地精心策划的特色活动轮番登 场,让这个特殊的中秋节既热闹又温情。 10月6日晚,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一簇烟花在儋州海花岛上腾空而起,"砰"的一声在夜空绽放出 金色焰火。紧接着,上百架无人机组成的光影缓缓掠过,与烟花交织成一幅幅国庆中秋主题的画面。 ...
多地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Liao Ning Ri Bao· 2025-10-07 00:16
"双节"假期,辽沈大地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浓缩历史文化精华的博物馆,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 为"必打卡地"。为提升游客文化体验,缓解客流压力,推动夜间消费,全省多地博物馆纷纷延时闭馆, 精心策划特色活动,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在沈阳,继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博物馆、沈阳金融博物馆宣布延时开 放后,10月6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辽宁古生物博物 馆、沈阳市东三省总督府博物馆也将闭馆时间最晚延后至21时。 同时,大连、鞍山、抚顺、丹东等地多家博物馆同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迎接八方来客。截至10 月6日15时,大连博物馆入馆参观人数已超10万人次,为满足观众高涨的观展热情,10月5日至8日,大 连博物馆闭馆时间延至21时。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带来的旅游红利,抚顺游客量 大幅攀升。为满足参观者需求,抚顺市博物馆推出延时闭馆服务,让更多人从容邂逅历史之美。 不只"延时",全省多地博物馆还通过互动式、个性化的展示,让游客沉浸在"奇妙夜"中。 在鞍钢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王春正在为游客介绍孟泰仓库的由来。据统计,10月3日,鞍钢博物馆 接待游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