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上海交大最新论文:之前多次感染奥密克戎,对当前新冠流行株具有保护作用
生物世界· 2025-05-20 06:1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尽管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很高,但高度进化的 奥密克戎 ( Omicron) 突变株仍在人群中引发了广泛感染,在某些情况下还导致了反复感染。近期,我国多地出现 新冠感染反弹现象,奥密克戎突变株 XDV 及其亚分支是此轮感染的主要毒株。 随着人群持续受到新突变株的威胁,了解动态交叉反应抗体应答如何演变以及如何影响保护作用至关重要。 2025 年 5 月 20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叶菱秀 、 苏冰 、 瞿介明 等人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发表了题为 : Multiple infections with Omicron variants increase breadth and potency of Omicron-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 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 48 名 经历了三波奥密克戎感染潮 (BA.5/BF.7、XBB 和 JN.1) 的个体进行了长达 18 个月的中和抗体滴度纵向分析,结果显示, 多次感染奥密克戎 毒株能够增强 可增强奥密克戎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广度和效力 ,产生的 高滴度和广谱交叉反应抗体, 可能 ...
新研究揭示提升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Xin Hua She· 2025-05-15 03:33
新华社耶路撒冷5月14日电(记者王卓伦 陈君清)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发 现一种T细胞克隆的遗传特征,有望用于预测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为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提供新路 径。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为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抗癌过程中的动态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报告发表 在新一期国际期刊《细胞基因组学》上。(完)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的单细胞RNA测序与T细胞受体测序数据 进行荟萃分析,研究T细胞克隆的遗传特征及其与免疫疗法成功与否之间的联系。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 统中的关键"战士",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还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毒等外来威胁。当T细胞识别出外来 威胁时,便会快速增殖,形成针对指定威胁的T细胞克隆。 研究发现,尽管对免疫疗法有响应的癌症患者与无响应的患者体内均存在T细胞克隆,但在有响应的患 者体内,T细胞克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遗传特征,且免疫疗法增强了其免疫活性。相比之下,在对免疫 疗法无响应的癌症患者中,部分T细胞克隆同时存在于肿瘤和血液中。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激活仅存在 于肿瘤内部的T细胞克隆,而不是同时存在于肿瘤和血液中的T细胞克隆,是提升免疫疗法治疗癌症 ...
抓住阿尔茨海默病干预黄金窗口期:中国专家成功构建MCI预测模型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07 13:13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岳玲教授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沈定刚/潘永生教 授团队获得的研究成果在知名期刊《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杂志》(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刊登。据悉,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 的前期风险状态。这项研究对认知障碍的早期预测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不仅有助于识别潜在患者,还能 为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提供可能,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 陈静) 当下,随着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如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的获批并投 入临床使用,轻度认知损害(MCI)和轻度痴呆阶段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干预的黄金窗口期。记者7日 获悉,中国医学专家获得最新研究成果:成功构建 MCI预测模型,为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提供新方 法。 据介绍,该模型基于结构磁共振图像(MRI)数据,建立了一套深度学习训练框架;通过基于多个感兴趣 区域的网络(MRNet)筛选并整合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小脑等10个高区分度脑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了 ...
Cell: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甘海云团队揭示ecDNA维持的关键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4-28 08:44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染色体外 DNA (extrachromosomal DNA,ecDNA) 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存在的环状 DNA 分子,在 30%-50% 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被检测到。尽管早在 1965 年研究人员就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观察到其存在 (当 时称为双微体) ,但受限于技术手段,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长期未被阐明。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cDNA 可携带完整的致癌基因 (例如 MYC、EGFR) 及其增强子序列。当这些基因从 染色体脱落并环化形成 ecDNA 后,原本的表观遗传修饰 (例如 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记忆丢失,导 致癌基因的异常激活。 临床证据表明,携带 ecDNA 的肿瘤患者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恶性程度、更强的治疗抵抗和更差的临床预后。 因此,靶向 ecDNA 的抗肿瘤策略 (例如干扰其复制与维持、调控表观遗传重塑) 具有重要治疗潜力。然 而,ecDNA 的复制与维持机制、表观遗传重塑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精确作用,仍是当前研究的核心挑 战。解决这些问题将为开发新型抗癌疗法提供关键突破口。 2025 年 4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