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研究

Search documents
Cell子刊:上海交大翟炜/刘尽尧团队发现,这种肠道细菌能够抑制肾癌发展
生物世界· 2025-10-09 08: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肾细胞癌 (RCC) 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确切病因仍有待探究。 肾透明细胞癌 (ccRCC) 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 7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作为人体关键组成部分的 肠道微生物群 在肿瘤发生以及对治疗的响应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显示某些肠道微生物及其相关活性 产物与 ccRCC 的治疗有关,但肠道微生物组与 ccRCC 形成之间的关系仍不确定。因此,阐明肠道微生物组对 ccRCC 肿瘤进展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2025 年 10 月 8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翟炜 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刘尽尧 研究员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 表了题为: Intestinal 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derived propionate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肠道细菌 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 L. ...
研究发现单基因缺陷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10-09 04:07
科技日报讯 (记者江耘 通讯员周炜)9月30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研究团队首 次证实人类单个基因PLD4的缺陷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阐明其致病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精 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与免疫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此次研究发现了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单基因,为深入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靶 向治疗策略提供崭新视角。目前,科学界已陆续鉴定出30余种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源:科技日报 为了揭示PLD4基因缺陷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致病机制及其主要效应免疫细胞群,研究团队构建了相 同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结果显示,缺陷小鼠表现出典型的狼疮样表型。多组织炎症分析显示,肾脏是 缺陷小鼠受累最为显著的器官,与人类患者的临床肾脏表型高度一致。 【医线传真】 研究团队采用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对缺陷小鼠进行干预,发现巴瑞替尼可显著缓解缺陷小鼠的狼疮样表 型。巴瑞替尼还在患者来源的炎症细胞中有效抑制了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LD4基因缺 陷所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 ...
Cell子刊封面:许琛琦/施小山/王皞鹏合作揭示TCR信号多样性的脂质静电调控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04 04:05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作为抗原受体,T 细胞受体 (TCR) -CD3 复合物在 CD3 亚基中包含一组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activation tyrosine-based motif, ITAM) , 以转导多种抗原信号,但 TCR 信号多样性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 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许琛琦 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施小山 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 王皞鹏 课题组合作,在 Cell 子刊 Molecular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Lipid-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hierarchy of the T cell receptor tyrosine motifs 的研究论 文,该研究被选为 封面论文 。 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定量质谱和细胞实验,解析了 TCR-CD3 复合物中关键信号亚基 CD3ζ 的胞内区结构以及磷酸化规律,揭示了正电基序 (Basic residue Rich Sequence,BRS) 与脂质相互作用在其中的关键调控机制,同时提出了 ...
宋尔卫院士团队发表最新Nature Immunology论文,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生物世界· 2025-10-01 01:15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癌症治疗产生的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 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 ) 能够 调控抗肿瘤免疫,但这种效应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 , 在 MSH2 低表达肿瘤中,由 DNA 损伤化疗 产生的 富含 CA 的 DNA 片段 优先以强亲和力与 cGAS 结合,并通过细胞质 中的 相分离 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从而引发 抗肿瘤免疫反应 。然而,从 MSH2 高表达的肿瘤细胞中释放的经典的缺乏 CA 的 DNA 片段则会激活 AIM2,从而 通过上调 PD-L1 和 IDO 导致免疫抑制。瘤内注射富含 CA 的 DNA 片段,可增强 PyMT 同种异体移植瘤的抗肿瘤免疫。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在临床上,化疗后乳腺癌中富含 CA 的 DNA 片段的含量增加与肿瘤抗原响应性 T 细胞增多,以及化疗响应更好相关。因此,不同的肿瘤 DNA 片段会根据其对不同传感器的偏好而引发相反的免疫反应。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免疫调控之间的另一种机制联系,以及富含 CA 的 DNA 在增强抗肿瘤免疫方面的治疗潜力。 ...
首都医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8 04:05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郝峻巍 教授团队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Cholesterol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mediates microglia-induced chronic neuroinflammation and hinders neurorestoration following strok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胆固醇代谢重编程 介导了小胶质细胞诱导的慢性神经炎症,并阻碍中风后的神经修复 。这一发现 为通过靶向胆固醇代谢来减轻长期脑损伤和促进 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善中风相关的残疾结局。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大多数缺血性中风患者未能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治疗,原因是其治疗时间窗狭窄,仅限于发病后 4.5 小时内。相比之下,在慢性期可能存在更 宽的治疗时间窗,这为促进晚期恢复、减少中风相关残疾和复发提供了机会。因此,在慢性期针对神经修复机制进行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有助于增强中 风幸存者的恢复能力并改善其预后。 慢性神经炎症 是中风后恢复的主要障碍,但其潜在机 ...
南方医科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7 04: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肾脏的 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 是临床上急性肾损伤 (AKI) 的主要诱因,通常发生在肾血供中断一段时 间后恢复之时。在临床上,肾脏 IRI 是部分肾切除术、肾移植、创伤和心脏搭桥手术等常见的几乎不可避免 的病理生理后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肾脏 IRI 的有效方法寥寥 无几。 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PTEC) 是肾脏 IRI 的主要靶细胞。肾脏 IRI 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包括能量代谢 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以及包括细胞凋亡、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在内的异常细胞死亡,目前尚 未完全明了。因此,揭示这些机制以探究预防和治疗肾脏 IRI 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2025 年 9 月 25 日, 南方医科大学 吴芃 、 赵洁 、 邹志鹏 等人 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 发表了题为: Gut symbiont-derived ursodeoxycholic acid promotes fatty acid oxidation to protect against renal ischemia ...
复旦大学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09-24 10:3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的 一篇研究文章登上了 登上了 Cell Press 官网头条。 该论文题为 : Neural basi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neuropathic pain relief ( 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机制 ) ,论文于 2025 年 9 月 8 日在线发表于 Cell 子刊 Neuron 上, 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韩清见 研究员, 第一作者为 刘帅 博士。 该研究解析了 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 发挥镇痛 作用的神经机制, 这一发现为临床优化疼痛治疗方 案,以及开发镇痛药物新靶点提供了重要启示。 慢性疼痛 影响着全球约 20% 的人口,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现有药物或疗法往往治疗效果 有限,且伴随明显不良反应。这凸显了对更优镇痛方案 (包括非药物疗法) 的需求。 经皮神经电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 是一种通过皮肤输入特定频 率脉冲电流来刺激神经 ...
Cell Stem Cell:我国学者发现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再生恢复的新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9-22 08:30
Core Viewpoint -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LYZ2 in mediating remote injury responses in the heart, suggesting that targeting LYZ2 in endocardial cells can promote rapid recovery of non-regenerative hear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3][4][6]. Group 1: Research Findings - Local cardiac injury leads to significantly elevated expression of Lyz2 in both the damaged area and remote regions [7]. - Lyz2 acts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lysosomal degradation triggered by remote injury [7]. - Gene knockout of Lyz2 can result in rapi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7]. -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lysosomal degradation ha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7]. Group 2: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argeting remote injury responses in non-myocyte cell types could facilitate swift recovery of non-regenerative hearts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6][7].
“诺奖风向标”「霍维茨奖」揭晓,三位学者因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研究获奖
生物世界· 2025-09-20 03: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霍维茨奖 (全称为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 ,是生物化学、生理学或生物物理学领域最具声望的科学 奖项之一,由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颁发,授予在基础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对科学和人类健康具有 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霍维茨奖是著名的" 诺奖风向标 ",据统计,此前 118 位霍维茨奖得主中,已有 55 位获得了诺贝尔奖。 例如,mRNA 疫苗先驱 Katalin Kariko 和 Drew Weissman 于 2021 年获霍维茨奖,于同年获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于 2023 年获霍维茨奖,次年获诺贝尔化学奖。miRNA 研究先驱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于 2009 年获霍维茨奖,于 2024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公布 2025 年 霍维茨奖 获奖名单—— Kevin Campbell (爱荷华大学) 、 Louis Kunkel (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医学院) 、 Eric Olson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他们三人" 因揭示 了肌萎缩症的病因而获奖 ", 该奖项旨在表彰他们在揭示 杜氏肌营养不 ...
南方医科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肠道细菌促进肾病患者的心力衰竭
生物世界· 2025-09-17 09: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慢性肾病 (CKD) 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死亡率产生深远影响。在 CKD 的诸多严重并发症中,与 心血管疾病 (CVD) 的关联尤为突出,CVD 导致的死亡占 CKD 患者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心力衰竭 (HF) 更是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尽管在理解 CKD 肾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 CKD 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凸显了我们知识上的重大空白,尤其是关于肾功能障 碍与心脏疾病之间关联机制的认识不足。这些空白突显了迫切需要新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来减轻这些并发症。 心力衰竭 (HF) 在 慢性肾病 (CKD) 患者中极为常见,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但其潜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2025 年 9 月 16 日,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李壮团队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悦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发表了题为: Gut Microbiota-Derived Indole Sulfate Promotes Heart F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