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

Search documents
辽博新推敦煌文化展 《圣历碑》等珍贵藏品悉数亮相
Xin Hua Wang· 2025-05-20 02:33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四个部分。展出的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 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碑石已残,但正面文字基本完好,上额自右往左横刻"莫高窟"三字,碑心刻四臂观音坐像,坐像上方及左右两侧 各刻"六字真言"二行,计有梵文、藏文、汉文等六种文字。此碑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题名,均使用汉字,其中有蒙古、汉、党项、 回鹘等族人,反映了元代敦煌地区多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共展出260余件(组)展品,其中包括辽宁地区收 藏的珍贵敦煌文献及相关文物、手稿等共110余件(组)。 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展期3个月。展览从敦煌研究院调集了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文献,如《圣历碑》《莫高 窟六字真言碑》等珍贵藏品。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恪法师第一抄》。(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展览还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研究馆员郭丹说,从内容上看,此抄是针对窥基撰 《法华经玄赞》第一卷论文 ...
文化中国行 | 遇见古风雅集 感受园林背后的文化魅力
Yang Shi Wang· 2025-05-05 09:33
明代画家尤求所绘长卷《兰亭修禊图》生动呈现出此次山林春景间的一场盛会,山石以枯墨点染,人物采用白描手法,笔法简洁,意境悠 远。随着布景蜿蜒向前,就是清代画家石涛的《西园雅集图》卷,苏轼、米芾、黄庭坚、王诜等众多北宋名家都可在这幅画找到他们的身影。 央视网消息:五月的故宫,春风和煦,红墙金瓦、亭台山石,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而又意蕴丰富的画卷。正在故宫博物院午门 展厅举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汇聚200余件中外文物艺术品。让我们跟随记者一期感受园林文化的魅力,在展览中放松自己的身 心,体悟园林中的人文智慧。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6个单元,将园林景观与文学、戏剧、 历史典故等融合,立足中国古典园林,放眼全球园林文化,试图给观众打造一种真正的游园体验。走进西雁翅楼展厅,仿佛进入古人曲水流觞 的雅集,展厅巧妙还原了"曲水流觞"的场景,观众移步穿行在一场场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间。久负盛名的当属1600多年前,王羲之与谢安等40余 人共赴的兰亭雅集。 此次展览在展陈方式上也别具匠心,运用了建筑烫样、复原模型和历史空间意象化再现等形 ...
“南薰之音”主题文物展亮相沈阳故宫
Liao Ning Ri Bao· 2025-04-30 01:42
本报讯 记者郭平报道 4月29日,"南薰之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制诗文主题文物展"在飞龙 阁、翔凤阁向游客开放。展览遴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带有御制诗文的文物50余件(套),涵盖书 画、瓷器、漆器等文物品类,其中清描金《内廷四阁记》玉册等文物为首次展出。 相传为虞舜所作古代乐曲《南风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诗句,"南薰"因此也借指 文化的象征。"南薰之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制诗文主题文物展"从"为政之责""文人之趣"两部 分,解读御制诗文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次展出的文物有展现清帝"建极绥猷"的"清乾隆帝御笔《为君难》册""清桂芳书《御制为臣不易论》 册",有体现清代"敦本务实"的"清金士松《御制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棨书楼璹诗韵》册""清御题《棉 花图》墨盒",也有聚焦宫廷文化艺术的"清乾隆款朱漆描黑字御制诗碗""清嘉庆款粉彩开光御制诗海棠 式茶托"。 此外,题咏清太宗鹿角椅的"清嘉庆帝楷书题鹿角椅七绝屏"、记叙文溯阁等"北四阁"藏书始末的"清描 金《内廷四阁记》玉册"等文物更是与沈阳故宫息息相关。 "文人之趣"单元展出的文物涵盖了书画题咏、景物寄情、器物赏析等多种内 ...
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30 01:31
原标题: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新阶段,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其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地 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展览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程露说,夏商周时期,禹会诸侯于涂山后,夏朝建立,开 启了中国王朝时代。安徽江淮地区既是夏王朝的兴国之地,也极可能是夏王族的谢幕之区。商朝时期, 安徽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到了长江以南。西周时期,安徽地域社会发展 加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而开展的博弈,极大地促进了地域文明一体化进程。 记者29日在安徽博物院采访了解到,"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将于5月1日开始 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对公众预开展。 春秋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淮夷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激荡碰撞, 呈现出多彩瑰丽的文化面貌,至战国时期逐渐融汇于楚文化。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辉煌灿烂的楚 文化为中华文明的承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记者 张强) 预开展期间,安徽博物院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展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 ...